原标题:一束开在贫困乡村的暖菊记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党支部书记冷菊贞
家家户户高高挂起红灯笼,与村路上的白雪交相辉映;农家乐里,不时传出欢快的笑声;村子外的滑雪场里,孩子们在快乐地嬉戏玩耍……
这就是国家级贫困县饶河县西林子乡小南河村。
“乌苏里江水长又长……白云飘过大顶子山……”二十世纪60年代,一首《乌苏里船歌》让边境小城饶河闻名中外;如今大顶子山下的小南河村因为一位女性的到来,正发生着巨变。她就是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一束开在贫困村里的暖菊”的冷菊贞。
她日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她深爱这片土地,主动请缨从城里回到大山脚下的小村庄……
站在小南河村制高点——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大顶子山。村民们亦喜亦忧。喜的是,原始森林生态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秋两季还有山货可采,维持生活;忧的是,大顶子山带来的小气候让这里积温低、霜期早,粮食亩产远低于周围地区。虽有近两万亩地,多数地块都属“薄地”,靠种地收入微薄。有些村民还住着土坯房。挣钱的路子少,小南河村成了县里有名的贫困村。
冷菊贞是土生土长的饶河人,多年在县里工商部门工作,年调任到双鸭山市工商局。从县里调到市里工作,原本这是一件高兴的事,喜爱摄影的冷菊贞发现,镜头里只有家乡的景象最美,甚至让她魂牵梦绕。年双鸭山市委下达驻村第一书记任务之后,冷菊贞主动请缨回到家乡饶河,来到了小南河村。
冷菊贞来之前,暗暗告诉自己,再苦再难都不能后退,一定要干出个样来。
年12月3日,冷菊贞正式走马上任到小南河村。村子的实际情况,还是令早有心理准备的冷菊贞倒吸口凉气:村人喜酒,百余户人家一年能喝10吨白酒,几乎家家都有两口大缸:一口用来装酒,一口用来装水。男人喝大酒,妇女们除了打麻将无所事事。村路冬天雪大一跐一滑,夏天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
冷菊贞到村后,脱掉高跟鞋,剪掉了喜爱的披肩长发,告别了旗袍。
上任伊始,冷菊贞挨家走访,寻找带领村民致富的突破口。面对冷菊贞的热情,村民背后议论纷纷:这么柔弱的女子,能领咱们干什么,也就是来这里“镀镀金”,待不了几天就回市里了。甚至当着冷菊贞的面冷嘲热讽:“一个女干部,在农村待得了吗?”冷菊贞什么也没说,借住在村民家里,她和农民一起种地,清理臭水沟,帮助农民戒酒……
作为全省三千余名驻村书记的一员,冷菊贞说,要赢得农民的信任,就要拿出一片真心。
冷菊贞看着村里原始的木刻楞房子、下乡知青点旧址、村民家的老油坊、老酒坊,还有远处粉黛相宜的大顶子山,喜爱摄影的冷菊贞冒出一个想法:这一切不正是许多摄影发烧友心中的“胜地”吗?
冷菊贞的想法不仅得到村里党员干部的赞同,而且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
她通过自己的镜头,将小南河村的美景和风土人情拍成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