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主管主办
《西南林业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3-/(G)
西南林业大学报带你看一周要闻
巍西林
新闻速览
NEWSHEADLINE
?学校举行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点”上实践教学出行仪式
?我校举办生物多样性集邮展览
?学校组织新入职教职工参加“清廉西林”建设活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
?“张海秋白族语言与文化”学术沙龙在我校举行
时事版
总31期
新闻
进行时
NEWSFROMSWFU
学校举行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点”上实践教学出行仪式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八个统一”,做到“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5月20日中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组织下,我校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点”上实践教学出行仪式在第一教学楼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魏宏出席活动并讲话,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财务处、疫情防控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领导以及参加此次实践教学的89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出行仪式。
魏宏在讲话中强调,此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研是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开展,意义非凡。他希望全体参与同学在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中国自信,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此次学习机会,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同时,魏宏也告诫同学们,外出调研务必注意安全,务必认真完成调研任务,展示西林学子的良好形象。
魏宏向学生代表授予了西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旗帜,象征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正式开启。
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自己一定会在此次调研中认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仪式上,全体学生郑重宣誓并在横幅上签字留念。
此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在革命热土——湖南展开为期四天的社会调研,从长沙到韶山,瞻仰革命先烈,拜谒伟人故居,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这既是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同时也是践行和强化“四史”学习教育的一次积极探索。全体参与师生定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此次教学任务。(文/图:陶凤丽/审核:姚孟春/责任编辑:袁梓玥)
我校举办生物多样性集邮展览
为迎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COP15)召开,进一步发挥省级社科科普示范基地作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我校标本馆联合学校宣传部、社科办和校团委举办了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集邮展览。
5月18日,生物多样性集邮展览正式开幕。副校长杨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杨斌指出,西南林业大学肩负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学校设有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理应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COP15大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次我校举办“生物多样性主题邮票展览”,是用“国家名片”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向CBDCOP15大会献礼。集邮展览搭建了一个校内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必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深师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激励大家共同参与、积极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本次展览是年云南省社科普及宣传周西南林业大学分会场活动之一,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主题,展出近40个国家发行的动物、植物、菌物、动植物生境、动植物保护主题邮票,共余枚,25个标准展板。期间,得到了昆明市邮协和参展嘉宾王红兵、朱兆曦、马元彪、邓莉兰、孙茂盛、徐写秋等老师的大力支持。
邮展开幕式由标本馆副馆长姚顺忠主持,社科办主任木基元、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陆源分别致辞。宣传部副部长李福源、离退休处党委书记江林、离退休处副处长朱新云、学报编辑部主任韩明跃等参加开幕活动。邮展将展览至5月23日。(文/图:熊鑫鑫吕天雯/审核:姚顺忠/责任编辑:袁梓玥)
学校组织新入职教职工参加“清廉西林”建设活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
根据《中共西南林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清廉西林”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的精神,为做好年新入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人事处(教师工作部)于5月18日上午组织开展了“清廉西林”建设活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专题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刘清江、年新入职教职工,各学院党政负责人、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约人参会,会议由人事处处长李君主持。
会上,举行了“立德树人,薪火永续”师德传承仪式。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邱坚教授做了题为《做四有好老师》的发言;化学工程学院田地老师代表新进教职工发言;全体新入职教职工集体诵读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刘清江在讲话中对持续抓好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要求,一是各学院、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清楚地认识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强化举措,扎实开展好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活动,齐抓共管,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全覆盖;三是扎实开展,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四是强化机制,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刘清江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而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全校各单位和每一位教职工共同参与,自觉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把师德师风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云南师范大学李天凤教授为全体年新入职教职工做了题为《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与实践》的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讲座。讲座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历程、师德规范学习与践行能力等方面展开,主题鲜明、理论深刻、语言生动、互动性强。
通过培训,新入职教职工表示。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路线,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张旭良/图:张旭良袁梓玥/审核:何远玮/责任编辑:袁梓玥)
“张海秋白族语言与文化”学术沙龙在我校举行
张海秋是我国现代林业教育先驱和奠基人、云南高等林业教育的创始人,也是西南林业大学前身——云南大学森林系的首任系主任。今年恰逢张海秋先生诞辰周年,为致敬西林先贤、挖掘西林传统历史文化,弘扬西南林业大学先贤的研究精神与风范,文法学院“张海秋白族语言与文化”学术沙龙于5月17日在我校世界茶叶图书馆举行。云南大学、云南省民语委、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单位近70余人参加了学术沙龙。学术沙龙由我校文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国新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魏宏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张海秋先生在中国林学史、林业教育以及云南高等林业教育等上的贡献,梳理了张海秋先生在古文字、音韵及白族语言与文化上的成就,希望云南乃至全国古文字、音韵、语言与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能集中精力加强对张海秋先生相关成果的整理与研究,我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加深加强对张海秋先生语言与文化的研究,扩大张海秋先生在古文字、音韵学以及语言与文化上的学术影响力。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诗人、教授、文艺理论家张文勋与张海秋先生的家人毕婉作了视频致辞。张文勋在中国文论界中成就卓著、地位显赫,对中国少族民族语言与文化也有颇深、颇丰的造诣。他强调,张海秋先生学贯林业与语言研究,是中国林业与语言研究的大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要把这种优秀的传统传扬下去、发扬光大。毕婉是张海秋先生大公子张赣生先生的爱人,她指出,张海秋先生的古文字与音韵、白族语言与文化成果的整理与研究意义重大,她对“张海秋白族语言与文化”学术沙龙寄予了厚望,希望各位专家能积极奉献,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张海秋先生的研究成果。
我校党委宣传部原部长孙韬在讲话中强调,张海秋先生是能与中国林业大家梁希比肩的林学大家,他较准确地定位了张海秋先生在中国林业教育、中国教育、中国森林经理学科上的开拓者、先驱者、创始人的地位。
在主旨发言阶段中,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段炳昌教授从张海秋先生的白族研究、主要贡献、白语的系属问题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云南民语委张霞译审分享了张海秋先生白语系属的贡献及如何开展张海秋先生白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建议性意见;我校木基元教授在介绍刊发在《丽江文化》上的《从丽江府中学堂走出去的一代林学宗师——张海秋》一文的基础上,订正了两点史料错误,提出了研究张海秋先生语言文化成就的诸多建议;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副院长赵金灿作了题为《张海秋在白语历史研究上的贡献》的发言,深入地梳理了张海秋先生引证的主要证据和白语系属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及后人以汉白关系词为中心的白语历史语言研究现状,剖析了汉白关系词研究的实质和潜力。
“张海秋白族语言与文化”学术沙龙是我校礼敬先贤系列活动之一,是张海秋先生古文字、音韵学及白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新开端。学校将集中科研骨干切实做好张海秋先生古文字与音韵等的整理与研究,大力做好张海秋先生白族语言与文化的综合研究,扎实践行张海秋先生林文融合的研究精神,切实推动我校高质量发展。(图:龙政朱皓天/文:潘昭宇/审核:李国新/责任编辑:袁梓玥)
文字|西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