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区西林禅院上山庵被遗忘的横山胜景

治疗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291113.html

博望印象

有价值有温度的城市生活指南

地处博望区博望镇北部约4公里的横山丛中的西林禅院,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极具开发潜力。可是,目前几乎没有人   揣着遐想,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横山丛中的光华山下,我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只见群山环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四周幽静得没有一点杂音。一座红色的寺庙隐藏在幽深树丛中。这山,这树,这云雾,这庙宇,好一个古朴美妙的人间胜境

  据史料记载,西林禅院原名“上山庵”,始建于唐末,兴于宋时。在宋时,有师僧百众,香火鼎盛,诵佛声声。清朝咸丰年间,遭兵燹毁成平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仅余僧房10余间,僧人2位,僧田40几亩,石碾砻坊2处。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此小憩。登“白云楼”、游“紫竹苑”、读百子书、品“云雾茶”。兴致有余,遂御笔钦赐“西林禅院”。

  据位于此地迟村的《横阳尉迟氏宗谱》记载:西林禅院,俗名上山庵。庵内,春夏秋冬胜概不一,游人到此躁率俱无,尘嚣顿泯,云房静坐,浑然忘机,真仙境也。

  西林禅院宁静幽深的胜景,吸引了许多墨客骚人和达官显贵到此游览,吟诗作赋,并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探访中了解到,这里现有“大雄宝殿”、“凌霄居”、“娘娘道观”等佛教建筑30多间;有“圣旨”碑、“涌泉古井”、“半月池”等多处名胜古迹;还有“白云楼”和“光华塔”等古迹遗址。

  在西林禅院,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几乎原始的环境。这里群峰环绕,林木茂盛,清幽静谧。一年四季溪水潺潺,百鸟啭鸣。尤其是这里的30多棵高大而又茂盛的红果冬青树、枫香树、桦树、榆树、柏令子树,像一把把撑天大伞,夏天给人以凉爽,秋天更是鸟的天堂。这些树木的树龄都在百年以上,一般一个成人抱不过来,现在已属于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古树木。

  更为奇特的是,这里还有一大片夹杂着荆棘杂草较罕见的实心竹林,连续折了三四根已经枯死的竹子,棵棵都是实心。实心竹林随风摇曳,一派生机。人们常说,“亮节虚心”,可这里的竹子像这里的乡民一样,待人实心实意

  据《横阳尉迟氏宗谱》记载:庵傍他楷本地方所有,惟铁栗一木为本地方所绝无。即或移栽他处,百无一活,子种并无一生。相传前朝宁国府有一僧,携本植此,竟不能移栽他处,亦一奇迹也。

  现在,明朝的铁栗树已不在,但是它在这里衍生的铁栗树仍生长的生机勃勃。

  年,博望镇有一株白牡丹10年不开花,人们把它移栽到西林禅院,当年就开出了许多鲜艳的花。

  年,博望镇迟村村民自发集资兴建西林禅院。年和年,先后在西林禅院倾废的遗址上挖出了两块基本相同的黄麻石“圣旨”碑和一尊赤金佛像。

  “圣旨”碑长35厘米,高50厘米,厚5厘米。碑的中央镌有楷体阳文“圣旨”二字,“圣旨”两旁和上方浮镌二龙戏珠图案,玲珑精致,祥瑞端庄。

  现在,一块“圣旨”碑保存在马鞍山市文物管理所,一块“圣旨”碑立在西林禅院“大雄宝殿”的殿门外北侧,供往来香客和游人观赏。

  市文物管理所的专家说,“圣旨”碑是明朝的,因为碑上仅“圣旨”二字,没有其它资料,更多的内容无法考证

  《横阳尉迟氏宗谱》记载:西林禅院兴建于唐宋年间,至明崇祯年间,钦赐圣旨碑两块,由鹫峰禅师奉旨赦建。数十年参禅募化,拥僧人八十余,僧房四十余间,良田数十亩,碾两处,金身炫耀,香客如云,闻名遐迩。

  这就是说,明末朱由检皇帝表彰西林禅院鹫峰禅师参禅募化有功,赐两块圣旨碑,由鹫峰禅师奉旨赦建。我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市文物管理所,市文物管理所的负责人感谢我们丰富了他们的考古内容。涌泉古井

  西林禅院有一眼宋代的“涌泉古井”,不论旱涝,泉水始终保持在同一个高度,清澈甘洌。据说,喝了“涌泉古井”的泉水可以驱病防灾。

  《横阳尉迟氏宗谱》记载:本族古井二,今尚存一。作(坐)落村西。宋淳祐三年置(年),明宏治三年淘(年)。后於今乾隆四十三年(年)大旱,合族公淘,至今犹存

  当地人介绍,不久前,在“涌泉古井”里淘出了一把古代宝剑。现在,西林禅院的僧人、居士仍然饮用“涌泉古井”的泉水。

  在西林禅院的后山上,还有一片茶园,人称“云雾茶”。该茶叶用“涌泉古井”的泉水沏泡,清香扑鼻,且热气呈直柱状,稍许又成蘑菇状,经久不散,让人叹为观止。白云楼

  八十里横山四望皆横,森林茂密,云雾缭绕。而横山幽邃之首为西林禅院,西林禅院胜景首推“白云楼”。该楼依山而建,以石为料,亦称“石塔”,高百尺许,云雾罩顶。登此楼可远眺石臼湖和丹阳湖点点白帆往返,又可俯察村庄田园之辽阔。

  “白云绕楼下,淡水流殿前”是前人为白云楼写的一副对联。

  《横阳尉迟氏宗谱》记载:横山之幽邃,首在西林院。西林院之胜,概在於白云楼。所谓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者,与登斯楼者,目收丹水,身在云菩,雪飞其傍(旁),清泉出其下,四山迥合,万木攒蹙。岈然,洼然,渊然,悠然,信可乐也。然斯楼之建,不知舫自何代何年,建之者亦莫知其姓字,俯仰间又不禁感慨系之矣。昔有明崇祯巳卯年,陈治公立重修之匾额,有志迄今。有五下(百)餘年,瓦碎垣颓,柱穿栈缺,岌岌危殆不堪矣。我族延佑、延玉、焕章等公,既(暨)僧九如,悯斯楼之就圯,慨然而振兴,输砖辇木,鸠匠监工,共勷成事,而胜慨复新也。故书於石以为志。

  从以上记载中,我们不难悟出白云楼悠长的历史,多舛的命运及不断被重建重修的经过。我们期待着新的白云楼早日落成。“半月池”的传说

  西林禅院的“半月池”,形似月牙,又称“月牙池”。池里的水春夏秋冬四季泉水涌流,既不干涸,也不漫溢,绝少结冰。池边依岸,生长着五棵高大的红果冬青树,亭亭如盖,蔚为大观

  关于半月池,《横阳尉迟氏宗谱》记载:石泉澄泓而味甘美,虽旱不竭,人之饮斯泉也,未有不快斯(哉)!

  我们听到这样一个传说,当涂县湖阳有一个青年,常年恹恹病,几乎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有一天,一个云游僧人经过此地,给他服了几粒丹药,说来也怪,他的身体渐渐地好了起来。为感激这位高僧,这个青年想出家予高僧为徒。但是,这个高僧云游天下,到哪里去寻找他呢?

  这个青年生病好了之后,每每在农历十五的傍晚到石臼湖里去打水,总能见到一个“碧水池旁边有5棵形态各异的大冬青树”的倒影,而他打水的周围是广淼的湖水,葱郁的芦苇,并没有一棵树。为此,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个青年到西林禅院敬香,看到“半月池”旁边的五棵冬青树,和他在家里看到的石臼湖中的倒影一模一样,而满月的月亮倒影在碧水里却只是半个月亮。再仔细打听,帮他看病的高僧就是这里方丈。方丈云游外出,已有几年未归。

  这个青年自此没有回家,留在西林禅院剃度出家,悉心礼佛,广积善缘,后来成了西林禅院得道高僧,主持西林禅院。

  “半月池”的泉水,据说连着石臼湖,所以大旱不涸。

  短短半天时间,实在难以将具有原始古朴的自然景观和极其丰富文化内涵的西林禅院一一游览。记者呼吁有关部门对这一被遗忘的胜景加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xw/10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