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多年前的苏轼是怎样玩庐山的

要说写庐山最有名的诗,苏轼的《题西林壁》肯定算得上一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千百年来,传诵不休。但可能很少有人了解苏轼到底是怎样写出这首诗的……

总第期

庐山在中国人尽皆知,没去过都能说出一二来。

要说庐山最好的文案就算李白了,28个字的广告词千金都换不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望庐山瀑布》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三岁小孩子都能背得上来。

(没错,我就是前面你们提到的瀑布君)

庐山瀑布

要说瀑布,那可真是庐山最具代表性的美景之一。

在庐山,站在最著名的三叠泉瀑布前的观景石台上看,你就能见到近百米的“白练”从北崖口悬注于大盘石之上,在水流飞溅中,隔再远也仍然会感觉到湿意扑面。

这时候,你不得不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心动魄之余,也肯定不会忘记吟一吟李白的这首诗,你也肯定能理解到为什么千余年前李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愿意做这条瀑布的形象代言人。

其实,正因为瀑布在唐代就已经是5A级的存在,愿做庐山瀑布代言人的还真不止李白一个。

什么?!敢跟诗仙抢头条?

没错,中唐诗坛还真有这么一位叫徐凝的,就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有意要与诗仙一较高下。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千仞山壁上,一条飞泉从天直落,夹杂着雷声般的响声直冲江海永不停息,庐山瀑布从古到今一直都像一条飞舞的白色绸带,远远望去,它镶嵌在青青的山色之中,将青山一分为二。

喏,就像下图这样的景色:

一条界破青山色

什么,你不知道这首诗?徐凝的棺材板可压不住了。要知道这是他平生最得意之作,当年他就是凭这首诗压倒了最强劲的对手张祜,赢得了大V白居易“赛不得”(比不赢)的高规格点赞。

正是由于白居易的“帮上头条”,徐凝的这首诗火了多年,一直到另一位超级大腕发帖实名点踩,这股“界破青山”风才逐渐沉寂下来。

没错,点踩的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苏轼苏东坡。

苏东坡雕塑

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为什么要踩徐凝的庐山诗呢?这还得从苏轼的一次游庐山经历说起。

东坡之旅

宋神宗元丰七年(年,苏轼47岁),皇帝亲自下命令,把因“罪”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五年的苏轼挪到离京城开封不远的汝州(今天的河南汝阳)。

离皇帝近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也自然就多了,天降的大好事,苏轼自然要先找和自己最亲的弟弟苏辙庆祝一番,于是,他经过庐山去找久别的弟弟会面。

因为心情大好,苏轼就想先在庐山上好好转一下。

5A级庐山美景

前文说过庐山在唐代就已经是5A级的存在了,所以,以前就已经有很多大文豪在这里吟诗作赋,赞美庐山的好风景了。苏轼觉得,没有必要再班门弄斧了吧?于是,对陪同游览的僧人朋友说:“不写了,咱一首诗也不写。”

但苏轼可是当时文坛的领袖级人物,很多事是不会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进山,一大群僧人fans就组好了应援队,在那里大喊:“偶像来啦!偶像来啦!”

天王苏东坡莅临庐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庐山,一波接一波的人涌来争着看偶像尊容。

苏东坡蜡像

东坡这时才体会到自己的气场确实强大,于是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此时的情感:

初入庐山三首其一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哎呦,这深山老林的,没想到都还认识我这个被贬过官的人。”

不过他很快一激灵:“呦,这诗可别犯政治错误。”突然又想起:“诶,我不是说好不写的吗?……好,好,既然破了戒了,那就再多写几首吧!”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他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就好像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

庐山瀑布

“我早就有赏游庐山的雅兴了,经常还在梦里神游,现在已经不是梦了,我真到了这里。”

满足了fans的要求,安可完两首诗,他继续游庐山,看到一本已故好友写的“庐山旅游指南”上记录了前代诗人关于庐山写得最好的两首诗,一首自然不要说,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另一首便是徐凝的《庐山瀑布》了。

苏轼只觉得好笑,怎么能这么并列呢?简直是侮辱我的偶像啊!待我发个帖子踩一下,为偶像正名。于是就出现了上文提到的那一幕。

戏徐凝瀑布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庐山瀑布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很长的标题,叫做《世传徐凝瀑布诗云:一条界破青山色。至为尘陋。又伪作乐天诗称美此句,有「赛不得」之语。乐天虽涉浅易,然岂至是哉!乃戏作一绝》

标题简单来说就是:徐凝这诗写得真不怎么样!要我说,老白说徐凝这诗“赛不得”这事肯定是假的,老白怎么能欣赏得上这种水平的诗呢?

诗里面,他又说:“古往今来写庐山的诗多了,这是上帝把这个“银河”给派到人间的,可是只有李白的诗写得最好。庐山的瀑布飞流直下,它的任务不是为了把徐凝那破诗给洗干净了。”

写完后,把笔一丢,头也不回,继续往前面走。

就这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东坡一直在山中南来北往地游览了十多天。人也见了,山也看了,诗也写了,把徐凝的诗也损了一遍,收获满满。

庐山美景

苏轼觉得也该告辞了,但忽然想起自己也是爱佛之人,怎么连著名的西林寺都没看过呢?于是,他想欣赏完西林寺,再重新启程。

在老僧的陪伴下,苏轼饶有兴致的参观了整个寺院,十多天来游山的经历,也一一浮现在眼前。

游着游着,他在一堵墙壁前停下来了,苏轼觉得这么多天,他也该总结点什么了,然后他饱蘸浓墨,在墙上就题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完之后,苏轼说“仆庐山诗尽于此矣”——“我关于庐山的话说完了”。

这就是另外一首“三岁小孩子都能背得上来”的诗——《题西林壁》的诞生。

苏东坡雕像

写完之后,苏轼与老僧简易作别,昂首阔步,走下山去,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古今绝唱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山的最终总结,他最初觉得来到庐山就像是梦游,然后说要不是熟悉它的人很难全面地了解庐山,随后他又发现小小的庐山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让他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诗。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他产生一种深刻的感觉——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太难了!

《题西林壁》又是苏轼阶段性的人生总结——从不同的方位看事物,会有不同的印象,这是因为你“身在此山中”。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本文主要人物左起:李白/苏轼/徐凝

至于苏轼批评徐凝的诗,后人认为:一方面,苏轼本来就是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开涮”之作不要太严肃对待;第二方面,苏轼是李白诗歌的继承和发扬者,对自己的偶像自然更加青睐;第三方面,徐凝的诗,确实有佳句,但整体来说却不如大boss李白的浑然天成。此外,徐凝这首诗还有一些遣词构句方面的毛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整体看来,徐凝的这首诗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流水平了。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李白、徐凝、苏轼因为一条瀑布结缘的有趣故事,他们在庐山留下的辉煌诗篇,他们思想火花的碰撞,他们带给庐山的人文之美,将和他们曾经流连不舍的庐山美景一样,永远镌刻在我们心间。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拍摄者看到请联系我们索要稿费)

推荐阅读

钟毅是谁?他正是林志玲身上这件汉服的标签

为传承年前发明的木活字,他坚持了43年

29岁放弃前尘闭关3年,中国陶瓷人偶第一人

82年做一件事,99岁褚宏生:我只是做旗袍的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治疗效果哪里好
初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xw/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