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大山子孙
情暖八桂寒冬
山西大学研支团走进西林县古障镇那哈村小信屯
年11月12日,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西林服务队在民族高中校办熊光华主任的带领下,走进西林县最偏远贫困的村落——古障镇那哈村小信屯,切实开展“心系大山子孙,情暖八桂寒冬”系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西林服务队在队长王馨誉的带领下,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由6名队员分别牵头组织联系一户留守儿童家庭,形成长期针对性的帮扶模式,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积极有序地推进扶贫工作。早晨9点,队员们备好粮油等慰问品,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这次去往深山的扶贫之路。古障镇那哈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贵州省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道路的艰险泥泞程度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两个多小时的路程,一半以上都是颠簸泥泞的山路,一边靠着峭壁,一边即是万丈深渊。队员们一路上屏着呼吸,感受着汽车浮在黄泥上的摇摆不定和急转弯时仿佛要被甩下山去的惊心动魄,多次因情势太惊险而唏嘘不已,这段艰难而漫长的盘山路真可谓一次毫不夸张的“历险记”。而到达目的地之后发生的,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次意义非凡且此生难忘的宝贵经历。本次探访的家庭是一个五口之家,朴实憨厚的夫妻俩和三个稚嫩可爱的孩子就在这个僻静而偏远的山村里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的老房子,除去一些掉了漆的家具和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以外,空空荡荡,而就是这样简陋破旧的小屋却为五口人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爸爸是个朴实的农民,全家日常生活的开支和三个孩子的上学费用就这样沉重地压在爸爸肩头,瘦骨嶙峋的身体很难让我们将他和这个五口之家的顶梁柱联系在一起,当他从枯黄的脸颊上挤出一丝坚毅而乐观的笑容时,真的会让人感到由衷的辛酸和心疼。话不多的妈妈执意要我们留下来吃一顿她做的家常菜。只见她里里外外专注地忙活着,炖了自家人从来都舍不得吃的的土鸡,炒了自家种的青菜和佛手瓜,在每一个小碗里斟满米酒,用最高规格的真诚和善意款待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队员们有的给妈妈打下手,有的和爸爸聊天,有的则认真翻看着三姐弟的作业本,辅导他们近期的家庭作业。家里的三个小孩子都特别有礼貌,和我们说话会腼腆地笑着。据了解,大姐和二姐在西林中学读书,学习都很努力,成绩挺不错,尤其是二女儿更是经常考全班第一名,听爸爸说,她是个特别有个性有主见的孩子,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都会固执认真地去完成。最小的弟弟十岁了,上小学五年级,是个淡定而调皮的男子汉,说话的时候不卑不亢,像个小大人。我们问他最喜欢上什么课时,他昂着头斩钉截铁地说“我的数学最好!”可爱极了。队员们和三姐弟聊着天,询问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也跟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和外面的世界,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看着我们,问东问西,纯净的眼睛的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于是,我们鼓励孩子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大学,走出山去看看,外边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大家愉快的聊着天,时间也仿佛慢了下来,温情和信任就这样静静地流淌在我们之间。中午,大家围坐在圆木桌旁,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和一家五口进行着深入交谈,他们艰苦的生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无不令我们为之动容。从前是奶奶在家照顾三个孩子,夫妻俩则去东莞的工厂里打零工,因为没有文化,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而即便这样也坚持了下来,以每个月三千多的收入维持着一家六口人的生计。去年,奶奶去世了,三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没有了人照顾,夫妻俩决定回来,一边种玉米,一边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但由于姐弟仨都在上学的年龄,每月几千块的生活费和学费压得整个家喘不过气来,夫妻俩思前想后,还是打算在明年开春继续出去打工,让两个女儿住校,儿子则需要寄养在亲戚家,不得不再次承受与孩子两地分离的痛苦。听爸爸说,三个小孩都非常懂事,平时在学校食堂都只吃比较便宜的蔬菜,因为从县城回趟家,一个人来回的路费就得50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让爸妈少些操劳,孩子们即便再想家都舍不得回。听到这里,队员们不禁潸然泪下,这三个孩子的经历让我们沉思也令我们自省,原来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幸福生活背后,还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忍受着和父母分离的痛苦,即便吃不好,穿不暖,也无比地自立坚强。他们有着野草般坚韧而蓬勃的生命力,生存环境越恶劣越坚定而顽强,只要有春风拂过,就定会长出一片绿色来。其实生活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和意志的垮塌。席间,爸爸的一句话感动了我们,他说“我和他们妈妈在外面再苦再累都不要紧,只要他们肯争气,好好学习,我们就高兴了。”这句朴实的肺腑之言正道出了夫妻俩平凡而崇高的生活信念:一切为了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向木讷寡言的爸爸用自家酿的米酒一碗一碗地敬队员们,酒杯里盛满了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和对我们深深的信任与托付。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也请这位父亲放心,定会在今后尽己所能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关怀与帮助,并努力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爱心团体联系,协力帮助孩子们完成学业。后续的工作将由队员崔晓珂负责结对帮扶,包括爱心团体的联络及长期的持续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白癜风会传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