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西林县 >> 西林新闻 >> 往事

往事

我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五,所以外面人叫他五先生,叫母亲五师母,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总是不在家中,先是在上海工作,后来回到常州工作,父亲清早就岀门去上班,晚上要到我睡后才能到家,所以在我小时候见到父亲机会很少。总觉得父亲很严厉,而母亲好慈祥,她总是忙家务,督促我和弟弟做功课。那时候我们和其他几家的堂兄弟妹们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那是一个好大的庭园,我的爷爷叫史久鐸(字品泉)在他父亲史明德家中排行老四。爷爷的妻子徐慈普,我们家孙辈们叫她亲娘.当年在南城门开了家有名的“胖婆子米店”。祖父母生有六个儿子.老大和老二在上海.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居住在东下塘61号.我家亲戚多有往来,二伯婆(爷爷的二嫂),祥林伯伯(爷爷的姪子),寄亲娘(爷爷的妹妹)经常来我家.那时二伯婆和祥林伯伯还住在爷爷的老家.玉龙观巷.听父亲讲.玉龙观巷还有爷爷分家时的一间房.因多年不去.由二伯婆家居住。.最近在钟楼房管部门查挡案才知道.房产证上还是史俊林(我的三叔)的名字.证实爷爷的老家也在玉龙观巷.因爷爷的大哥、三哥和我们家没有往来,所以至今也不知后人在何方。听父亲说过我们家上代是东门人,祠堂早毀了,很多上代的事已无法考证了。

记得在一九六四年前,我们家每月都要送钱到西横林给寄亲娘家,她夫家姓姜,我也去过几次,骑着自行车到西林的街上,寄亲娘早就在门口等了,总是三个水铺蛋招待我。在东下塘61号居住时,我家的房间边有个小花园,园中有我小时候都抱不过来的桂花树、玉兰树、绣球花和那些叫不上名的花花草草,印象中桂花的香味总是在八月的清晨催我醒来。四好爹和六叔家也有同样的小花园和桂花树,和我们这边小花园中间隔个穿堂弄。二好爹和三好爹住在八角门南边,他们的房屋前是个大天井,再南边是我们家的纱厂,能听到机噐的轰鸣声。

二好爹家的屋子总是关着,他们家和大好爹家都在上海经营着史家的生意,而我们一大家子生活吃住在一起,那吃饭地方像个大堂,烧饭的灶头很大,有个大风箱,来回拉给灶头送风,烧的是龙糠.一种稻壳,听说是我家恊昌兴米厂送来的,吃饭时每家一桌,好热闹。每逢过年,我们这些小兄弟最为高兴,记得各家的男孩贺闹热哄,跟着三好爹去河对面的长兴楼上馆店,记得菜一上台,三好爹就叫开始吃,我们一帮“小伯拉子”就开抢,一盘虾仁一下子就吃光了,三好爹就再要一盘,回家后由于吃得太多,肚子涨得好难受。直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过大年夜时,四好爹总是要放很多花炮,那万花筒可不比现在的差,把小凳子都打穿了。我们家大门在北边东下塘,大门前有条老运河,那时候船来船往,水很大,现在有了新运河船不走这边了,这老运河现在成了不能行船的小河,大门进来有个菜园,种了一排梧桐树,小兄弟门爬树,你追我打,记得把邻家的酱缸都打破了。

不记得是哪一天,我们要搬家了,说是我们住的房子是租来的,要分家,我家搬到了大井头就是现在文化宮附近,三好爹先搬到了庙沿河,四好爹、六叔叔两家搬到了灵官庙弄。在过渡期,我父亲和四好爹家.六叔叔家各自在庙沿河建造好了房子,然后我们家又回聚到了庙沿河,这时各家虽然还住在一起,但己分开吃饭,结束了大家庭的生活。我家有兄弟姐妹六人。大姐大学毕业后分派去了安徽。弟弟大学毕业后分派去了郑州。在那动荡的年代我插队知青到了金坛,十年后才回到常州。父亲和母亲带着两个妹妹下放到溧阳.最小的小妹插队去了了苏北农场。二妹经人介绍到新疆与二妹夫结为夫妇。粉碎“四人帮”后落实政策,父亲回常州国棉一厂,母亲回缝纫机械厂,几位妹妹也分别回到常州,分配到各个单位。岁月蹉跎,兄弟姐妹各自努力,现均已小康……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苯酚的性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xw/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