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ldquo吼么rdquo西林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m.39.net/pf/a_7043378.html
七月七,“吼么”香。提起“吼么”,就会勾起上了年纪的西林人,对儿童生活的美好回忆。那淡淡的新糯香味,成为人们舌尖上难忘的乡愁。壮语称的“吼么”,就是吃新米的意思,西林的地方汉话叫扁米,是壮族的特色美食。每到农历七月,田里的糯谷刚刚由青泛黄,谷粒里还成浆汁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制作“吼么”了。西林县西平乡木顶村,是一个古老的壮族村寨。山上树木青青,山下溪流淙淙,这里的人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第一道工序就是选食材。一大早,村妇女主任农兰芳,就叫上儿时的伙伴们,沿着山间小路,到渭鲁沟收割做“吼么”的食材。到达目的地,他们开始选择适合制作“吼么”的糯谷,黄了的过硬不行,太青的更不好。最后,他们选择了一块由青泛黄的稻谷下镰。收割的手镰很精致特别,镰口是一把小刀片,外包半圆形的木片,象一把小木梳子,中间插一根木柄,抓在手里朝谷杆一割即断,既快速省力,谷粒又不被抖落。他们一边把剪下的谷穗去叶扎把,一边用优美的山歌,唱出对丰收的喜悦心情,几只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在他们的面前飞来飞去,成为一幅优美的生态秋收图。随后,他们把沉甸甸的谷穗挑回家中。第二道工序是脱粒。由于谷穗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用机械脱粒,就会打坏谷子,所以只能手工用木敲打,把谷穗顶部稍成熟的谷粒打落,再用瓷碗刮难以脱落的根部谷粒,打刮时用力要均匀,尽量不伤谷粒。第三道工序是炒谷。脱粒好的糯谷就可以入锅了。谷子放入锅后,添加水至刚没谷子即可。用大火把水煮干,再用中火炒至谷子稍干,就可以出锅了。这一环节关键要掌握好火喉,炒得太干,做出的“吼么”就很干硬,炒得不够,就会结成团状,俗称“马粪么”,也很难吃。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脱壳。需要三舂三簸一筛才能完成。把炒好的谷子放入舂臼内,用人工舂后簸出谷壳,如此反复三次,把谷子舂扁簸净,然后把细碎的谷末筛出。有的为了增加香味,最后舂的时候放入适量的生姜叶,更加香味浓溢。这样,香气扑鼻的“吼么”制作完毕。由于取自生态新鲜的食材和纯手工制作工序,使制作出来的“吼么”,保留了糯谷原来的香味,手抓一把吃起来,清香可口,过嘴难忘。这就是壮家的“吼么”,这就是舌尖上的扁米。如果你经不住它的香味诱惑,那么,请记住,每年七月,到句町壮寨走走,来西林壮家作客吧。图文来源:和美西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fz/66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