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商》全媒体记者陈晓
编辑|张鲁楠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通常我们爱把“坚毅”、“果敢”、“坚决完成任务”作为军人的代名词,而这些词用在企业家身上,也同样适用。不得不提,许多创造无数财富神话的企业家都有过从军经历,其中不乏浙商的身影。任正非、储吉旺、苏增福、吴建中等知名浙江企业家以军人之风缔造出一个个非凡企业。
如今,尽管退役的他们早已脱下军装,但军营生活所磨练的精神和意志却早已注入他们的血液,影响着这些军旅浙商的整个人生。拥有五年军龄的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掷地有声的对《浙商》记者说:“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个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为大家寻找那些军人出身的知名浙商,看看这些浙商“硬汉”是如何炼成的。
军旅浙商多面型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
兵种:航海兵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储吉旺是浙江宁海人。他有多重身份,当兵时是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办企业,生产的“西林”牌产品享誉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储吉旺多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同时,他还是全国慈善最高奖——中华慈善奖获得者,为诸多学校捐款……人生丰富多彩的他,不仅著有《我与外商打交道》等六本商旅专著,还是21集电视连续剧《战友》主角储军旺人物的原型。
忆昔从戎赴金陵,
铁马长江雪滚滚。
天水一色迷乱眼,
泊舟千里到新村。
青春作伴怀壮志,
老来未忘守军魂。
空时抚卷先贤书,
拳拳爱国天地存。
这首取名为《忆军营》的七言诗便是储吉旺今天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所作。他告诉《浙商》记者,作为一名退役老兵,看完此次阅兵,他心潮澎湃,看到了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但是一支不怕累不怕死的队伍,还是一支有文化有思想,能掌握现代化技术,能使用最先进武器装备的高知队伍。国家有了这样一支铁军,不仅增加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中国梦!
“九十年前的今天,历史意义非同凡响,南昌起义打响,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军队。九十年后的今天,意义同样非同凡响,国家要发展,必须要强军!如今中国军事强大了,我们中国人讲话也有底气了,我们做企业搞经济的,也更有干劲!”
储吉旺年在南京当了六年的航海兵,曾任航海班长。年被评为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退伍军人。“当过兵的人要后悔一阵子,当不了兵的人要后悔一辈子。因为这个美好的经历,你无法再重新来过。”这是当年储吉旺退伍时说的一句话,如今他依然坚定不移地说,脱下军装,他依然是个兵!
军旅浙商实干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
兵种:工程兵
由于处世低调,任正非被媒体称为神秘人物,其个人公开资料甚少,但他领导的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是赫赫有名。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年创办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后公司发展迅猛,成为中国市场GSM设备、交换机产品及接入系统的佼佼者。年,华为正式挺进世界强,排名第83。
任正非的军人情结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曾经说:“在战场上,军人的使命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尊严;在市场上,企业家的使命则是捍卫企业的市场地位。而现代商战中,只有技术自立,才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研支撑体系,企业地位就是一句空话。”
军旅浙商文艺型
宋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巧灵
兵种:侦察兵
中国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掌门人黄巧灵是浙江丽水人。17岁那年,他带着《易经》与《红楼梦》参军。他的军种是侦察兵,在部队曾多次立功受奖,被破格提拔为军报记者,发表过数十篇短篇小说、论文。军人黄巧灵一直没有和读书分开过,在部队期间他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部队里作息规律,每天除了操练之外,九点钟必须睡觉,每每这时黄巧灵就在小蚊帐里打着手电筒看书。
军旅生涯没有磨去黄巧灵的“文人气质”,但却锻造了他“坚决完成任务”的目标意识,认准目标,不论多苦多难一定要达成。年23岁的黄巧灵从部队转业,兜兜转转闯过大半个中国,曾带元赴海南创业,在天涯海角开发第一个海滨浴场,是景区第一个投资者;也曾在丽水当过小小的公职人员,直到后来在杭州开发了宋城,声名鹊起。黄巧灵则两度被评为风云浙商,成为第二个登上《福布斯》封面的浙江商人。
军旅浙商执着型
苏泊尔集团董事长苏增福
兵种:海军
从一名退伍军人,到“掌舵”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苏泊尔,苏增福仅用了11年时间。
年苏增福出生于浙江玉环,年至年曾在海军服役8年。上世纪80年代初,苏增福当上了玉环县一个农机厂的业务员,对他而言这只是一个糊口的工作。但年,45岁的苏增福被推选为这家年产值20-30万元的农机厂厂长,开始涉足压力锅。不甘于只做生产配件的苏增福集资万元引进一条压力锅生产流水线,开始自己生产整锅。
凭着智慧与执着,苏增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苏泊尔。随后他组建炊具研究中心,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短短几年,苏泊尔就从生产单一的压力锅产品逐步发展成为涵盖炊具、小家电、厨卫家电三大领域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将一个农机厂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炊具生产基地,苏增幅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炊具大王。
军旅浙商勤奋型
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
兵种:卫生兵
金洲集团董事长俞锦方在卫生队当了4年兵,连续3年立三等功,9次获嘉奖,不靠什么大的战绩,基本来自日常工作中的点滴积累。比如他为了练习针灸技术,总在自己手臂上实验,胳膊上总是青肿着,但却扎实了技术,成为当时服役部队的“第一针”。
俞锦方说:“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我收获了很多。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畏的精神,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些无法量化的东西都是军旅生活赋予我的宝贵财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当兵时的锤炼,就没有你们眼前的俞锦方,更没有今天的金洲集团!部队给予我的一切,让我受益终生。
退伍后俞锦方进入刚建成的湖州升山乡镀锌厂担任会计。谁知仅一年时间,小厂竟亏损十余万元,年仅26岁的俞锦方站了出来,出任这家摇摇欲坠的乡办小厂的厂长。上任之后,俞锦方力挽狂澜,凭借着非凡的组织与领导能力,不仅让小厂重新走上正轨,更是打造成如今拥有近20亿元资产,0名员工的全球知名管道生产商和国内知名旅游企业,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强,所持“金洲”商标在国内同行业中最先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军旅浙商“巴顿将军”型
中国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郑永刚
兵种:海军
年近60岁的郑永刚既随和又狂傲。“我有东北人的豪爽,也有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同时,我又有南方人、宁波人的经商意识和精明。”郑永刚这样评价自己。
郑永刚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8岁高中毕业后参军,年复员。年5月,接管了亏损多万的甬港服装厂,并把它改名为“杉杉”。今天,杉杉旗下已拥有21个服装品牌,两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近50亿元。
郑永刚因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先知先觉地推行服装名牌战略而被公认为中国服装界的先行者。加之郑永刚敢作敢为、果决刚毅的个性,业内人士送他一个称号: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
“如果生在战争年代,我会是个将军或者元帅。”郑永刚,这位在杉杉集团扮演战略定位角色的人物对“战略家”的直白解释就是“将军”,“我基本不做具体工作,主要研究企业发展战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