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西林县举办年彝族火把节,在八达镇马白屯彝族村寨举办,也称当为地少数民族的“狂欢节”。活动由西林县八达镇、西林县彝族学会主办,八达镇周帮村委会协办。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送布谷鸟、摸黑脸、抢亲、唱山歌、百家宴、篝火晚会及其它趣味民俗活动。
“远方的贵宾四方的朋友,我们不长聚难有相见时,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请你喝上一杯酒。”只见当地彝族同胞穿着节日盛装,捧着美酒,唱着敬酒歌迎接八方宾客到来。来自方圆几十里的人们纷纷到现场参加活动。
据悉,每年的六月二十四这天自发举办民间“火把节”。西林县八达镇马白屯是唯一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寨,全屯一共20多户人家。寨子坐落在郁郁葱葱的山谷里,四周青山环抱,绿水常流。马白有着无数彝家传说,遍地布满彝族风情。同时,马白也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如郁郁苍苍的爱情之树、阿娜多姿的“彝人女神”、“白马将军”踏陷的城墙和宝剑、迷人的情人谷、奇特的化石群、以及万千风情的石岩溶洞,这些古迹在广西省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马白彝族人们热情好客,美丽的五彩裙,甜美的歌声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前来观看。山歌在百家宴活动中此起彼伏,唱响了民族大团结。到了晚上,燃起了熊熊篝火,人们手拉着手,围着篝火唱啊,跳呀,尽情狂欢。
彝族
中文名:彝族外文名称:YiEthnicity分布地区: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越南等语言:彝语(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彝文(韪书)人口:约万(年)民族节日:火把节代表食品:荞面粑粑著名歌曲:史诗歌、情歌、喜歌、风俗歌等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根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自称为尼(?),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的云、贵、川三省,总人口约多万,中国户籍登记的有万人(年),越南、老挝、缅甸等国还有近百万人口。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祖、罗婺、阿西泼、阿细、撒尼、尼颇等自称。上述自称中,诺苏、聂苏、纳苏、聂祖在彝语中本义完全相同,因方言差异用汉字表音写出时不同。诺苏是彝族当中最大一支(其自称简称也通用“尼”、“诺”),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地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