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通衢:武汉
武汉,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型城市,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造船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中心城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汉古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清末洋务运动使武汉工业兴起和经济迅速发展,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祥地,武昌起义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而在教育上,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至年,有包括七校联合办学在内的高校96所,仅次于北京,居全国第二,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数量居全国第三,《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并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对于上述种种,小编也是早有耳闻,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武汉作为中国中部腹地不可不去,而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尤其是海军爱好者,武汉则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因此小编在年就到访过武汉,虽然最终目标是探寻跟舰船相关的景点,但是,来到如此物华天宝之地,小编又岂有不好好游览一番之理?
小编订的旅馆位于武汉司门口-民主路上,这里可是武昌区的繁华要地,司门口刚好位于黄鹤楼旁,紧邻小吃街户部巷,那么小编找到落脚点,放下行李,便开始了搜寻美食之旅。提起武汉,大部分人外省人会想起几样美食,热干面,小龙虾,豆皮,鸭脖,当然小编也落入俗套,开始寻找起这几味美食了。然而搜寻过程异常顺利,在户部巷这么一个美食街上,所有武汉小吃都很容易找到,但如同其他有名的景点一样,找到了是找到了,但是要吃上一口却不容易,必须先过排队等候这一关。李记热干面是找不到了,蔡林记还可以一试,于是在排了一个多小时队后,小编终于端着热干面和豆皮走出了户部巷。
(小编住在户部巷附近,每天下楼就去逛)
(关于吃,小编没做过什么功课,看见人多就进去了)
(武汉最出名的莫过于热干面了)
(当然了,豆皮和小龙虾也不遑多让)
(建于年的长江大桥,这座著名大桥的总设计师,便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茅以升与苏联专家西林通过采用创新方法,大桥施工原计划4年零1个月完工,实际仅用2年零1个月便完工。同时武汉长江大桥在设计中以极端环境为标准,假设两列双机牵引火车,以最快速度同向开到桥中央,同步紧急刹车;同一时刻,公路桥满载汽车,以最快速度行驶,也来个紧急刹车;还是这个时间,长江刮起最大风暴、武汉发生地震、江中吨水平冲力撞到桥墩上,武汉长江大桥仍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黄鹤楼)
(远眺龟山)
(嗯,神秘的地方,最近查得严,就不具体说了,懂的都懂)
汉口-武汉港退役舰船游览图文过程:
(具体就在这个标识牌对面)
(找一个比较显著的地标建筑,则是这座现为中信银行大厦的正对面)
(看到这个标志,背后是武汉科技馆,科技馆后面便是舰船靠泊的江滩)
(其实不止西安舰和潜艇,还有淮阴舰/淮安舰和兴化舰可以参观,不过实际开放的时间和舰艇,则是要看运气,不是每天每艘都开放的,感觉开的很随性,动不动就检修)
(小编来的时候非常不巧,周三,每周的周三是管理单位例行检修的时候,不会让游客登舰参观,甚至是在岸边连接浮桥的廊桥门口便会将人设卡拦下。本来小编也是被拦在岸边只能远眺的那一批人,但是小编跟门口的大哥软磨硬泡,说小编来自广州,远道而来为的就是看一眼船,下午便要离开武汉balabala,大哥居然开了闸,让我一个人到浮桥上去拍照了--,拍的很匆忙,至于装备名称跟参数,小编也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可以上网查)
(艇的入口在隔壁趸船上,但是两个趸船的连接点锁了门,只能拍个屁股了)
(西安舰在另一条廊桥的末尾处,这里锁了门,也没人在门口,所以。。。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远眺了,俩烟囱,好认)
(远眺淮阴舰/淮安舰,舰身明显短了不少,大方烟囱,也好认)
(型猎潜艇-海南级#兴化舰,武汉港的军舰保养的都相当不错)
(江滩的一侧还有一群玉清级小型登陆艇,很有意思,深灰色涂装,不知道是不是给了陆军用)
最后,小编逛了一把武大,看了看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今天一天的游览就结束了。
别在意图上的人,小编是自己来的,就是想拍个校门而已,结果每时每刻都有人出现在镜头里,看来这是个拍照的好位置,于是干脆不管有没有人挡着了,索性随便来一张,就当来过了。
(武大艺术馆)
(著名的珞珈山路)
嗯。下一期,更新同在武汉的中山舰纪念馆吧。
往期精选:
中国海军千瓦港口拖轮:
1/中国海军千瓦港口拖轮
中国海军匹马力港口拖轮:
1/中国海军匹马力港口拖船
中国海军大型驱逐舰:
1/中国海军型大型驱逐舰#南昌号
中国海军攻击型快艇:
1/中国海军型鱼雷快艇导弹快艇
船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