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泱泱华夏26、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古诗同行,我们的旅途才不会单调和寂寞。27、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雄浑壮美的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里有艰苦卓绝的生活,“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里寄托着文人志士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那里记录着边塞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神奇的边疆,我梦想的地方!28、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满怀报国热情,他们用自己的文字演绎出了最动人的篇章。曹植在《白马篇》中激昂立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王昌龄在《出塞》中慷慨陈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秋天却发出这样悲痛的叹息:“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啊,寸寸山河寸寸金,国家的尊严岂容他人践踏!这些具有崇高人格美的古典诗文,一直以来熏陶着我们的精神品格。29、“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渝。文天祥正义凛然地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唯一的遗憾就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但他始终相信北定中原的日子就要到来,他叮嘱自己的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真是感人至深,令人动容。(四)旖旎风光30、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淋浴下盈盈闪光……31、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2、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进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正所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33、夏天你去赏荷,满池的荷花映入眼帘,此时此刻,美景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你想起了两句诗恰如其分地把这种美的感受表现了出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4、“晴览湖光,只见水面波光闪闪,明艳妩媚;雨观山色,观水雾迷蒙,飘飘渺渺。”看到这番景色,你想到的诗句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35、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四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岩石的棱角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没有诗中那瀑布的壮丽,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36、当你站在江边,微风轻拂你的脸庞,江水浩淼平阔,清风和煦,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飘荡在江面上,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到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样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五)灼灼其思37、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8、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说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了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能因为他小就不能不做,再大的好事都是从点滴开始的。3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40、有人对你说:“诚信是商人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你会说:“这当然不仅是商人的事,也是所有人的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做官凭印,做人凭信,失信之后是失败;相反,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成功也就会垂青于我们,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41、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惟有这样,才能战胜挫折,披荆斩棘,达到预想目的,一览美丽风光。正如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描绘的那样。42、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同样,人生中的生老病死、失败挫折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与其暗自垂泪、一蹶不振,不如顺应自然规律,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积极进取的态度来生活才是明智之举。43、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也是这个道理。45、由于社会黑暗,官场腐败,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陶渊明辞官归隐,过着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田园生活。他这种洁身自好的志趣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非常吻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jj/1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