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外耳道耵聍

我想大家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

一定会很好奇

什么是“外耳道耵聍”

哈哈

其实我们所谓的“耳屎”

很多人特别爱讲卫生,

隔三差五就要给耳朵“做卫生”,

你别说,掏耳朵还真是酥胡呐~

可是经常掏耳朵真的好吗?

还有人说耳屎不用处理,

因为耳屎会自己掉出来。

所以,

耳屎到底该不该挖?

耳屎要经常掏出来吗?

什么是耳耵聍?

耳我们常说的耳屎,在医学上有个十分文艺的名字叫耵聍,是不是一下子感觉好听多了。

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它的主要成分为60%的角蛋白,12-20%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醇类、角鲨烯,以及6-9%的胆固醇组成。

不同人群的耳屎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干型和油型。一般来说干型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油型可能会容易积在耳道里。

我们黄种人干耳多,分泌出来的耵聍多呈黄色薄片状。而白种人、黑种人则多油耳,分泌出来的耵聍就比较油腻、粘稠,有的凝聚成团,有的会流出耳外。

耳屎到底要不要掏?

不管你有没有嫌弃耳屎,它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

1

润滑保湿

由于耳屎内脂质的存在,油腻腻的耳屎可以提供润滑作用防止耳道内的皮肤干燥,避免过于干燥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

保护耳膜

避免沙石、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

3

抗菌作用

耳屎中的某些成分,比如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都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

4

防噪音

我们的耳膜非常薄,很容易被强声波震烈,而耳屎能起到过滤和缓冲声波的作用。

5

自洁作用

耳道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可以自行排出。由鼓膜中心形成的细胞从中心通过耳道壁向外移动,并向耳道的入口移动。耳道内的耳屎通过这种传送带一样的操作,被送到出口。咀嚼和下颌运动也辅助了耳屎不断被运出。

自己掏耳朵的坏处

但是很多人都会习惯于自己瞎抠耳朵,有用长指甲的,有用棉签、挖耳勺等等工具的。其实自己掏耳朵,风险可不小!

1、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2、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

3、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4、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5、耳屎真的会越挖越多,经常挖就会分泌的越来越多。而且新分泌的耳屎可能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经常挖耳朵有什么坏处?

1.经常挖耳朵最大的风险就是会不小心碰伤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聋。

2.很多人挖耳朵都是用棉签,棉签只适用于擦拭耳郭的位置,用其挖耳朵只会将耳屎往耳道里面捅,使其不能自行排出,长期这样,会让耳屎在耳道过量堆积,若耳朵进水,很容易使耵聍吸水膨胀,腐蚀耳部脆弱的皮肤,引起发炎。

3.经常挖耳朵还会引起耳屎分泌异常,耳屎可能会越来越多,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如何安全清洗耳朵

其实,从健康角度考虑,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就无需处理耳垢。

但如果耳垢堵满了耳道,已经影响你的听力,或者经常有耳痛、耳闷胀的情况,医院处理。不建议自己用棉签或耳勺深入掏耳朵。

自己掏或请亲朋掏,手一抖很可能戳伤耳膜,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下降,或者戳伤耳道皮肤,引起感染、湿疹。

如果真要自己动手的话,建议用棉签在外耳道转动几圈就好。「油耳」且耳垢颗粒大,可以让棉签蘸上温水,然后在外耳道内轻轻旋转,将耳垢带出,再用耳勺轻轻取出。

耳屎与健康的关系

耳屎的状态,确实能反应耳道健康问题。这里总结几种耳垢类型,是正常还是有疾病,请对号入座。

类型1:柔软、淡黄色耳垢-健康

这种耳屎,算比较健康,在儿童耳中常见。对于孩子来说,产生的耳屎比成人多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长就会逐渐减少。

类型2:湿、粘、黄色耳垢-健康

湿软的黄色耳垢,是两种常见的耳垢之一,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潮湿和粘稠的耳垢,特别有助于润滑耳道,防止耳道干燥和瘙痒。

类型3:深色、粘性耳垢-较健康

深色的耳屎,与出汗有关。有深色耳垢的人,说明你的汗液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比别人更容易产生体味。不过,这也是比较健康的一种。

类型4:白色、干燥和片状-较健康

这种不同的耳垢与隐性基因有关。与深色耳垢相反,这种颜色通常被发现在身体气味比较少的人身上。

类型5:耳垢厚而色暗-压力大

当你有压力或恐惧时,耳朵里的腺体就会产生比平常更多的蜡,同在压力下出汗是类似的反应。如果你长期处于高压力,过多耳垢会导致堵塞,导致暂时性的听力丧失。

类型6:深棕(褐)色-老耳垢

虽然黑色或深褐色看起来很吓人,但你也不必太惊慌。这种耳屎一方面可能是压力过多导致过度分泌。还有可能表明耳屎在你耳朵呆了很长时间。耳垢中的脂肪已经对氧气产生反应,导致颜色更深。

类型7:血色耳垢-耳膜出问题

耳屎呈血色状,可能是耳膜破裂或穿孔的迹象。为了安全起见,最好马上去看医生。

类型8:潮湿、松软-耳膜可能出问题

耳屎在小程度上从耳道漏出是正常的,这是你耳朵的自然清洁机制在起作用。但是,如果大量的血和脓流出,就可能是鼓膜破裂和穿孔的标志。再一次提醒,马上去看医生。

类型9:灰色耳垢-湿疹

耳垢呈灰色,很可能是灰尘太多的结果。但是如果灰色耳垢,同时伴有耳道内干裂、干燥或瘙痒,则可能是脂溢性湿疹。这种情况,就需要医生提供治疗方法了。

小贴士

当耳朵中的耳垢过多或者日久耳垢积成硬块时,会影响听力,这时可能耳垢不会自行脱落,而且取出困难,这时可以用合适的滴耳油,每日滴3-4次,待耳垢软化后,轻轻取出。

最好的办法,医院,找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处理。

看到这里

小仙女们有没有不自觉的抬起手

准备掏耳朵呢?

以后不要掏了哟~

LS教你变美

下期预告

皮肤管理和微整形能不能同时进行~

LS-SS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药
白癜风中药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jj/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