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弟子大儒卜商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现下辖解放、山阳、中站、马村、高新五区及修武、博爱、温县、武陟、孟州、沁阳六县市。至元六年(年),称焦家作,相传为一姓焦人家的作坊所在地,后简称焦作,曾先后改名为焦作镇、焦作县、焦作矿区,年改为县级市,年属新乡地区,年升为省辖市,后将修武、博爱、温县、孟县、武涉、沁阳、济源(年单独设市)并入。丰富的物产资源,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灿烂的文明,艰苦的斗争在焦作地名用语中都有着清晰的反映。
综观焦作地名的用词用语状况,可以归纳出以下文化意蕴:
一、怀念历史名人
焦作地区处于太行山、王屋山和黄河形成的夹角之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这里气候温暖,河网密布,水源丰富,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是人们理想的农耕之地。良好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人物,如古代的卜商、司马懿、韩愈、“竹林七贤”,现代的张祥云、王启心、刘三阳等,焦作的许多地名,都是对这些历史英雄人物的纪念。
温县林召乡的卜杨门,相传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卜商的故里。卜商字子夏,春秋时晋国温人(今温县),是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士之一,曾任吕(今山东吕县)父宰,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以吸取历史教训;是孔子著作的主要传世人,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承下来的,他的《诗序》被后人视为不朽之作。为表示对他的怀念,该村叫“卜里”,清乾隆年间改名卜杨门,沿用至今。
沁阳山王庄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王庄,原由小南庄、桑急两片组成,统称“竹林小村”。西晋时河内怀人(今武陟县西小虹村人)山涛与向秀、阮籍、阮咸及王戎、刘伶志趣相投,结为好友,七文士相与友善,同游会诗,史称“竹林七贤”。这里是“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及王戎的隐居处,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故以他们的姓氏作村名。
竹林七贤竹林小村游乐图招贤是温县招贤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相传为司马懿招贤处。司马懿是三国时魏国权臣,出生于河南温县,曾被辟为曹操相府文学掾、主薄,在与蜀汉的战争中,屡建奇功。为表示对他的纪念,该村命名为招贤。
博爱县苏家作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苏家作,因有周代司寇苏忿生的故居而名,苏家人曾在这里开设作坊;
温县徐堡乡的苏王,因是商末冀州侯苏户的故里而得名;
孟县南庄乡的桑坡,因是晋枢密院使桑维翰的故里而得名;
博爱县许良乡狄林,因宋时名将狄青而得名,狄青埋葬在这里,相传墓前植树成林,名狄家林,后简称狄林;
博爱县苏家作乡的怀村,因宋时名将高怀德,高怀亮而命名,相传他们曾在这里屯兵,故名怀德屯,后改称怀村;
温县南张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张羌,因西晋武官张羌而得名,相传张羌葬于村北,故名南张羌;
孟县谷旦乡的太子,因北魏太子拓拔询葬于此而得名;
孟县东小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东小仇,相传五代晋时,仇王充军到此,三个儿子分别葬于村北三处,次子墓居东,日久成村,故命名东小仇;
温县祥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祥云镇,相传南朝宋时避难王子途经此村休息,得名难王,后转音称南王,年中共党员张祥云在此英勇就义,改名祥云镇;
中站区朱村乡的启心,原名集贤村,因年牺牲于此的中共武工队队长王启心而得名;武陟县三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三阳,因年在此牺牲的区长刘三阳而得名。
二、反映历史事件
焦作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军事家和政治家们逐鹿的舞台,发生在此地的很多历史事件在焦作的地名中都有所反映。
有反映历史上的战事活动的。如“武王伐封”,公元前年,因不满商纣王的残暴、荒淫、奢侈,周武王大会“八百诸侯”,确立“伐纣大同盟”。
公元前年从孟县出发,大举进攻商朝都城朝歌(现河南淇县),黎民百姓一片欢呼,为感激周王恩德,它所经过的地方命名承恩镇,后简称恩村,是今山阳区恩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周武王伐纣路过时,“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地方命名待王,焦作市解放区的待王镇即由此而来;
武王伐封胜利归来大封功臣的地方命名大封,是今武陟县大封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向武王献酒的酒坛所在地命名酒奉,博爱清化镇的酒奉村即由此而来。
战国时赵国丞相蔺相如能言善辩,完璧归赵,泽被后世,他随军作战路过焦作时不幸得病,百姓盼他复苏,所以山阳区有地名苏蔺;
汉高祖元年,项羽封司马卬为殷王,在村西玉泉寺庆典,因而有地名东王贺,现属博爱县孝敬乡;
三国魏曹王废汉献帝时,封山阳公驻地,因派将军李固在此坚守,故有村名李固,现属修武县五里源乡;
北宋杨家将筑擂台比武的地方,称杨擂,后演绎为“杨垒”,是温县杨垒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而沁阳市西向镇捏掌这一村名的来历,则更为奇特,据宋绍圣二年(年)《重修尧庙碑》载:“昔帝(尧)因巡狩率师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忽睹斯境犹掌润泽,帝乃圣意阴符,龙指按捏,寻感澄泉应手,源泉无涯……故村名捏掌。”
尧帝巡狩龙指捏泉
还有反映古国的封地的。
比如,武陟县西陶乡的西滑封,因是战国时滑国的封地,故名滑封;
焦作市中站区的东王封,西王封,相传为明朝万王的受封地,村南现有万王屯,村居东而名东王封,村居西为西王封;李封则因李姓的封地而得名。
还有对历史传说的一些人事活动的反映的。
如焦作市解放区的李贵作,相传明末刘郎中的家人李贵善写诗文,他看守花园时,常常刻诗与园中碑石之上,所以将该村命名为李贵作诗,现简称李贵作;
沁阳市木楼乡的感化,相传古时有一犯人在此充军,受感化而回心转意,故该村命名感化;
孟县化工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化工,相传古时有一对年轻夫妇在此居住,丈夫终日打猎玩耍,后在妻子劝说下,挂弓务农,故称挂弓,后演绎为今名“化工”。
三、反映地理环境
大江、大河、泉水、沼泽地带以及大山的边缘地带是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地,是先人们常选择的居住地。焦作有山,有水,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这里的山、水、沟、岭等地形地貌及一些特殊的景观在焦作的地名用语中都有着清晰的反映。
焦作地名中与山有关的,如山阳,因居太行山之南而名;
安阳城,属焦作市马村区,是春秋时晋之南阳城,因地处太行山的南边,后改名安阳城;
当阳峪,属修武县西村乡,因该村处于山谷中,且宋朝财主们习惯用神旗挡太阳,故名当阳峪,沿用至今;
古洞窑,属修武县城关镇,相传清初建村时,在窄狭山壁间挖窑洞用以居住,其形状类似一胡同,所以名胡同窑,后改今名;
黑岩,属修武县西村乡,该村建于清初,因在沟岸土岩上挖窑洞建房,遂得命壑岩,后因这里日照时间较短,故名黑岩;
龙洞,是焦作市中站区龙洞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太行山上,该村建于明朝,村北有一溶洞,传有龙常常出没洞中,故名“龙洞”。
焦作地名中与水有关的,如沁阳,因居于沁河之北而得名;
温县因相传有温泉而得名;周流,属修武县王屯乡,原名周刘,因村内地势低洼,雨季流水汇集,而改今名;
灵泉酸,属今修武县李万乡,相传晋时这里曾起大火,有一只狗在此刨地得泉,灭火救出了大火中的主人,故名狗拳酸,后嫌狗名不雅遂改名灵泉酸;
大虹桥,是武陟县大虹桥乡人民政府驻地,相传隋炀帝开永济渠经村东,渠上有杂石砌成的拱桥,桥被阳光照射似彩虹,故名“虹桥”。
焦作地名中与沟、岭、岗等高低不平的地貌有关的,如陈氏太极拳的发祥地温县赵堡乡的陈家沟,就因地势高低不平而得名沟,又因陈姓居多故名陈家沟,还有该乡的卫沟、朱沟、段沟等都是因此而得名;
温县北冷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北冷,相传明朝以前村南有土岭,故名北岭村,后受温县方言影响,谐音为北冷;
孟州槐树乡的龙台,因村有五岭,势若五龙,得名龙,又因村西北有高台,海拔米,是孟州市的最高点,故名龙台;修武县高村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高村,该村原在村东四里洼地,在丹河之阳,名河阳庄,后因丹河连年决口,村庄屡遭水淹,遂迁至高岗地,故得名大高村;
武陟县屹店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屹挡店,相传过去有人在这里高低开店,当地方言称高低为花洲,故名吃挡店,后逐渐扩展成村遂得此名。
焦作地名中与植被有关的,如柏香,是沁阳柏香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相传古时村西北有柏树林,香气四溢,故名;
西林召、东林召,属今温县林召乡,相传此地原为一片树林,辟地建庄后取名“林召”,西边为“西林召”,东边为“东林召”。
另外,博爱县孝敬乡的内都,该村因是内王城旧址而得名,汉高祖元年,项羽封部将司马卬为殷王,以此为都,所以名中都城,后改名内都;
修武郁封乡的后雁门因来来往往的大雁而得名,相传村北大沙河滩是大雁的栖息地,大雁秋来春往,飞越村庄上空,犹如必经之门,故南边村名前雁门,北村称后雁门;
沁阳市木楼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木楼,一说因村自古无楼房,遂名没楼,受方言影响雅化为木楼,还有人说因村过去只能盖木制楼房,故名;
焦作市解放区的嘉禾屯因土地肥沃,庄稼生长茂盛,禾苗茁壮而得名。
四、追求幸福生活
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焦作地名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多用阳、宁、康、爱等饱含温暖、幸福的字眼来命名。
如博爱县阳庙乡的阳邑,阳邑村在春秋晋平公时称为古沙城,后改为阳邑,取阳光普照故邑之意,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嘉禾屯中的嘉禾则有希望禾苗永远茁壮之意;祥云镇名字本身也有吉祥平安之意;
博爱这一县名本身即有追求人与人之间广博,宽泛的爱的意思;感化和化工即是借助古代的传说和历史事件来表达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沁阳的崇义镇的“崇义”二字即崇尚道义之意,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义之道;
武陟的宁郭则有安宁幸福之意;
博爱县孝敬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孝敬,相传汉初殷王司马卬生于此,侍奉母亲特别孝顺,成村后遂取名孝敬,以示对这种行为的赞赏,希望后代子孙能继承这一优良传统;
太康(今温县)则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希望生活水远太平,安康。
除了以上所谈四个方面之外,焦作地名还和中国其他地名一样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重宗族的社会心态。广大农村长期处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中,人们的宗族观念很深,往往同族同姓的人家聚居在一起,形成一个村落,这些村落的名字便依据居住的宗族大姓命名。
如焦作市解放区的王褚即因王、褚两姓居多而得名;
上百作以百姓开设作坊而得名;
中站区龙洞乡许河因许姓居此而得名;
修武的周庄因周姓居多而得名;
武陟詹店镇的何营因何姓居多得名何家营,后简称何营。
另外,温县的苏庄、张寺、郑门庄、柴门庄、刘门庄也分别是因苏姓、张姓、郑姓、柴姓、刘姓居多而得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L.R.Pamer)说:“地名的考察实在是令人神往的语言学研究工作之一,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证据来证实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论点卜。”
地名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焦作地名正是这些文化现象的记载和反映,细嚼起来,的确耐人寻味。
文章来源:《沁园春论坛》
图文编辑:赵新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