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西林县 >> 西林旅游 >> 每周活动荟萃614

每周活动荟萃614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2309497056482&wfr=spider&for=pc

上周活动精彩回顾

温图书巴“流动课堂”第五场走进双屿小学营楼校区

花婆婆绘课厅:巧手姐姐的手工课端午节

文化驿站:《端午趣谈》

籀园学堂·香樟课堂:一起去走近苏轼

籀园学堂:科学小实验——《走马灯》

花婆婆绘课厅:端午的习俗和由来

01

温图书巴“流动课堂”第五场走进双屿小学营楼校区

情绪管理时间管理——温图书巴“流动课堂”第五场走进双屿小学营楼校区

“同学们,你们有情绪激动的时候么?”

“当你们情绪激动时用什么方式发泄情绪呢?”

“你们觉得这么做对么?”

6月11日下午,温图书巴“流动课堂”走进乡村小学最后一场来到双屿小学营楼校区。管理学博士阮爱清教授和同学们带来了关于“时间与情绪管理”的分享课。

双屿小学营楼校区地处城乡结合点,学校内八成以上的学生来自新温州人子女,不过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亚于城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能毫无避讳的道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活动现场,阮爱清教授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知识,向同学们介绍了人类大脑的简单构造,科学的解释了情绪产生的原因,强调了智慧脑和情绪脑的重要性以及彼此的关联。阮教授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不时与同学们互动,分享生活中情绪爆发的事例,整个课程形象生动,学生们的发言也十分踊跃。

活动最后,阮教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如何在最短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收集了同学们千奇百怪的意见后,提出了“积极暂停”的理论,引导学生们在情绪激动时试着慢下来,试着转移注意力,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冷静空间”。她希望同学们能学会让不安的负面情绪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实现“智慧脑”和“情绪脑”的完美协调,成为最完美的自己。

随着活动的结束,这一季“流动课堂”也进入尾声,但这不是终点,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点燃农村这块特殊地域的阅读潜力和阅读质量。

02

花婆婆绘课厅:巧手姐姐的手工课端午节

6月11日晚上,巧手姐姐的手工课端午节活动如期展开。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活动伊始豌豆姐姐介绍了端午节的四个起源:一是为了纪念屈原,二是起源古代龙腾祭,三起源于恶日,四起源于夏至。大家还一起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划龙舟,吃粽子,吃五黄画额,佩香囊,栓五色绳”。通过豌豆姐姐的介绍,小朋友对于端午节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动手做这次活动的手工。小朋友仔细观察在手上的木板,是一个在划龙舟的粽子,再用彩色的轻泥将龙舟一点一点的填上彩色的轻泥,为龙舟装饰上属于自己的的花纹,在小朋友的小手下一个个与众不同的龙舟做好了。最后小朋友一起上来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03

文化驿站:《端午趣谈》

一提起端午节,你的脑中是否就将它等同于粽子节?那你可能会错过很多端午节的精彩内涵哦!6月12日上午,温图少儿馆文化驿站端午系列活动之《端午趣谈》如期在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活动邀请了鹿城区教坛新秀黄英婵老师,带领小读者们在端午小长假期间,穿越时空,品读名家笔下的端午美文,探寻端午节的起源,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PART1端午经典活动大探索

咦?会场怎么出现一只只额头写“王”的小老虎?原来,是黄老师和他们在玩丰子恺爷爷漫画中“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的小游戏。游戏热场过后,黄老师出示6篇名家笔下描写端午的文本,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概括出“端午十大经典活动”,还让他们玩了一把穿越,与文本中的作家或人物对话,感受古往今来劳动人民在端午节开展的经典活动。小读者们侃侃而谈,恨不得真能穿梭时空,与大作家端午同玩。

PART2端午起源大揭秘

这些端午经典活动从何而来?它们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黄老师选取了人们较为推崇的端午8大起源说,让孩子们快速默读后,给十大端午经典活动找起源。孩子们通过对应摆放的活动,了解了端午节的各种起源学说,还拓展了不同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含义。

PART3端午文化大传承

了解了端午节各种起源说后,黄老师启发孩子们联结生活,感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端午元素在保持其根不变的情况下,出现的与时俱进的新变化。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新口味的粽子,端午元素的饰品,充满科技含量的龙舟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黄老师对孩子们也提出了期许,希望他们能把这些有意义的起源和有意思的活动传承下去。孩子们纷纷点头赞同。

最后,贴心的少儿馆馆员为孩子们送来了与端午相关的各类书籍及装有咸鸭蛋的五彩蛋袋,让孩子们能快速借阅这一主题的书籍,更深入地了解端午文化,享受端午这一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大餐!

04

籀园学堂·香樟课堂:一起去走近苏轼

6月13日上午,阅读活动在温图四楼品读区如期举行,来自温州实验小学的郑慧智老师带领在座的60来位大小读者们一起去走近苏轼,一起感受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与通达。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一位全才式的艺术巨匠。郑老师从课前游戏入手,通过诗词大会那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美诗句,引起小读者们对苏轼的浓厚兴趣,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苏轼这一生,风雨太多,晴天太少,他的仕途像是在坐过山车,三起三落,不断地被贬,不断地辗转在中国各个地方。他不仅是位“旅行”达人,贬到哪玩到哪,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将他的豁达乐观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他是百姓之友,走到哪帮到哪,“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不辜负风景和百姓,也不辜负美食,是位行走的吃货,走到哪吃到哪,给后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美食,是一千年来最会生活的人。在郑老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彩的课程设计下,大小读者们在活动中跟着苏轼去西湖看雨后初晴,轻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去望湖楼喝酒散心,感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去西林壁欣赏山色,惊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去赤壁怀念公瑾,赞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了解了苏轼丰富精彩又命运多舛的一生之后,在座的“学生们”分成了正反两派,激烈地争辩着苏东坡该不该在自己的高光时刻自请离开,双方观点在拼撞中产生不一样的思维火花......

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大小读者们品味着苏轼的优美诗词,领略其非凡的智慧和“苏善人”的美德,品尝了一道阅读的饕餮盛宴,回味无穷……

05

籀园学堂:科学小实验——《走马灯》

6月13日下午,15组小学生亲子家庭来到图书馆三楼书法教室参加嗨袋鼠科学+的活动。本期由来自“嗨袋鼠科学+”亲子科学实验室核心导师,温州市蒲鞋市小学的科学教师陈开华老师为大家带来科学小实验——《走马灯》。

走马灯又叫跑马灯,是中国长期流行于民间,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一盏小小的花灯,只要在下方放上蜡烛就会转动起来,灯上的图案你追我赶的。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原来是蜡烛加热空气,造成气流,气流上升并推动轮轴旋转。在陈老师的启发讲解下,小读者带着好奇的心,灵活的手,和充满童心的爸爸妈妈们一起用普通的一次性纸杯动手做走马灯,一起去寻找这隐藏在花灯中的科学小秘密。在动手实验中,小读者们细心地发现,纸杯上的开口方向,大小,数量,甚至开口的分布情况与底座的距离,都会影响到自己走马灯的速度和旋转方向。学中玩,玩中学,大家比赛谁的走马灯跑得快,跑得久,从对比中去思考如何改进,在交流中去完善自己的作品。整个课堂不仅是一次严谨的科学探索的过程,也是一次完美的亲子互动体验。

06

花婆婆绘课厅:端午的习俗和由来

五月的轻风飘来淡淡的粽香,青绿的粽叶包裹浓浓的真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开课,这次馆员姐姐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端午的故事。课程开始,馆员姐姐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了关于端午的习俗和由来,小朋友们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关于今天端午的计划。而故事的主人公小艾,也度过了一个与往常不同的端午节。小艾为了吃妈妈口中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太婆包的粽子,和妈妈一起来到从来没来过的古镇。在古镇上小艾感受到了与城市不一样的质朴乡风。在这个古朴的小镇,小艾和邻间伙伴一起包粽子、看龙舟表演、放许愿灯......更重要的是,小艾终于吃到了太婆包的粽子。这个节日里,小艾不仅感受到了传统端午节的习俗,更重要的是与太婆一起度过的日子,让她知道亲情与团聚才是节日的真正意义。故事结束后,为了让小朋友们也能感受到端午节的氛围,馆员姐姐组织了画蛋撞蛋的游戏环节,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画好的鸡蛋,在台上一一比拼,欢声笑语在舞台中传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今天小朋友们都在图书馆度过了一个难忘又快乐的端午节。

来源:各活动部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1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