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县长的烦忧
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交界处,大山深处的人们,因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脑梗、心梗等发病率相对较高。县内医疗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均存在“缺医少药没检查”的问题,老百姓跑到省外看病是普遍现象。
当地妇女生孩子要做剖腹产手术,都要跑到50公医院去做,一来一回经济成本高不说,还极易耽误治疗的黄金期,引发过不少危急事件。难怪当地老百姓笑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西林县城有3家医院,上级要求按照标准配足配齐设备和人员,各个机构为了自我发展重复购买相同设备的情况经常出现,使得有限的地方财力更加紧张。“医院就像一辆不健全的汽车,难以满足群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需求。”总结起来,欧阳可爽的担忧就是群众“看不上病、看不好病、看不起病”的问题无法解决,“西林医疗卫生系统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但摆在西林面前更重要的问题是医改如何改?年,罗湖开始对口帮扶西林县,“罗湖医改模式有没有可能复制到西林?”很快,欧阳可爽的这个念头被泼了一盆冷水,“深圳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我们西林这么穷,不可能学习罗湖模式”。罗湖区卫健局党委书记、局长郑理光的到来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欧阳可爽至今清晰地记得,在郑理光的讲解中,他了解了罗湖医改的来龙去脉——“以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的改革核心,“让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少负担”的改革目标,“这不就是我们的初心吗?”台下的欧阳可爽听得心潮澎湃。▼
全方位的教与学
两名顾问从多公里外的深圳启程,带着罗湖医改的种子来到西林。医院集团的谢震华副院长,一名是罗湖区卫生健康局的程芙蓉博士。
年3月,西林县借鉴罗湖医改模式启动医疗改革,聘任谢震华、程芙蓉为顾问,在两名顾问的指导下筹划顶层设计,起草改革方案。西林参照罗湖医改模式,医院、西林县妇幼保健院、医院3医院,以及8个乡镇内的11家卫生院和全县所有政府办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医院集团,按照横向错位、纵向到底的原则对集团的人财物进行全面重组。为了更深入了解罗湖医改,欧阳可爽带着改革团队到罗湖现场“取经”。“先进的理念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以前医院收入更高,老百姓看病自然又贵又难,但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可以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获得最好的健康收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性价比。”欧阳可爽说。同年6月,医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实行县乡村一体化,推动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抱团发展。集团内人才畅通流动,每家卫生院均有资质医生;设备共享,归属中心调配,各医疗机构均可以直接收费和送检;学科共建,集优势人员共同组建专科,提升业务能力;所有辅助检查结果,集团内互认……体制机制的改革,构建出“县强、乡活、村稳”的分级诊疗就医新秩序,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得以最大化。罗湖区先后5批次选派50多名不同专业的医疗专家到西林开展医疗帮扶,派驻医疗队和短期专家团队累计参与开展及示教手术共台,下乡义诊上百次,服务当地群众逾万人次。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医院帮扶,给当地同事传授经验。
针对西林当地的高发病,罗湖与西林共建了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妇产科、手麻科4个重点专科。成功开展静脉溶栓技术,宫腔镜、腹腔镜技术,输尿管硬镜、软镜和钬激光碎石等新增技术49项,让很多疑难病患者在当地就能就诊。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还需要培育和提升本土医疗人才的能力。罗湖采取讲座培训和定期接收西林县医疗系统骨干到罗湖进修等方式,先后为西林培训了8批多人次的医技人员。▼
3医改减轻了财政负担
去年1月,54岁的刘先生的手突然开始发抖,四肢无力、口角歪斜,路也走不了。医院后,诊断是脑梗。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展波为他进行了溶栓治疗,9天后康复出院。
“幸好碰到了罗湖的医生,太感谢了。”刘先生说。原来,医院没有能做溶栓的医生,病人必须到百色市治疗,很容易耽误最佳救治时间。目前,医院已为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率%。在推进西林医改的过程中,罗湖区卫生健康局还提出将那劳镇卫生院打造成强基层示范试点,医院集团社康管理中心负责全方位对接。全科医生及护士团队驻点那劳镇卫生院,购置基本设备,为病患困难家庭配送药箱,为当地困难家庭建立健康档案……挂点担任那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的罗湖全科医生卜志松还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那镇那屯守门人”。西林医改已开展一年,改革有没有增加财政负担?“医改不但没增加反而减轻了西林的财政负担。”欧阳可爽表示,集团化改革实现管理和运行成本的双下降。以检验病理中心为例,集团检验中心所有职工统一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而试剂统一采购则降低了设备和试剂运行成本。“西林医改是罗湖医改在欠发达地区的硕果,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话‘越是财政不充足的地方,越要学习罗湖医改’。”欧阳可爽说。相关链接:南方日报大国医改的罗湖样本这条路能走通南方日报
李玲教授:“这就是我期待中的医改,是真医改”南方日报
王虎峰教授:“最欣赏罗湖医改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南方日报
罗湖区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理光:“这5年医改探索,值!”南方日报
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这条路是走通了”南方日报
罗湖医改五周年特别报道之全科医生吴天龙的社区日常南方日报
医院看病是什么感觉?南方日报
罗湖居民享有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南方日报
70万核酸检测背后的“硬核”实力来源:南方日报编辑整理:罗医宣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您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了解我们今日头条号:深圳市医院南方号:医院集团医院健康界账号:深圳医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