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护云端共成长
——西林中学组织教师参加心理专题培训
5月28日下午13:30-15:00,金山区教育学院联合嘉定区教育学院邀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勇专家,就《如何用认知行为疗法处理返校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展开了的一堂精彩纷呈的线上心理专题培训。西林中学组织德育主任、年级组长、心理教师和全体班主任在新会议室准时参与。
此次心理专题培训主要围绕“认知行为治疗七大基本原理”展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徐勇老师指出:决定我们感受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当我们体验情绪痛苦时,我们的信息处理过程可能会出现歪曲;认知治疗从自动想法、潜在的假设和规则以及核心信念来理解情绪障碍;想法、情绪、生理、行为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的;情绪障碍都有特定的主题等。
通过徐勇老师的理论讲解和典型案例分析,西林中学的老师就复学后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最后的答疑环节,关于学生的“手机与网络依赖”、“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徐勇老师更是举一反三,巧用身边的真人真事给教师们进行问题的梳理与答疑。
总之,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我们教师与家长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孩子,我们要共同呵护每一片绿叶的成长!
教师感言
今天参加了徐勇医师的云端联合心理培训活动,他提及的情绪障碍、多动症、抑郁等,在我们学生身上越来越多的显现,引发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棘手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似乎给我指明了一条缓解或解决的方法。比如抑郁的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我们的说教,更多希望我们设身处地体验他的处境,感受他的情绪情感,也就是与之“共情”,这是走近孩子心里世界的第一步,建立信任关系,再去对他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与指导。虽然我们的做法有局限性,但试着去了解他们,早干预,帮助他们走出认知的误区,预防比治疗的价值更大。
——乐莹
徐勇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有理论的深度,也有案例的生动。便于我们老师理解认知行疗法在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上的作用。徐老师举了一个网络成瘾的案例令我印象深刻,他分析了学生背后维持和加重他网络成瘾的五因素理论模型,强调了家庭矛盾是他选择逃避现实世界选择沉迷网络的原因。徐勇老师强调了要理解孩子,让他们感受被接纳的感觉对于广大心理工作者的重要性,提出了提早的干预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走向严重有积极意义。
——徐静
今天的心理培训,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徐勇医生,为我们讲解了很多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指导方法。其中最令我有所感触的是,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首先不是指责或批评,而是应当了解学生的“痛苦点”,尝试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学生的想法。学生玩手机也好,沉迷网络也好,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某些痛苦,因此,我们在指责学生不认真学习之前,首先应该理解他们,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育过程中,逐步逐步地起到转变的作用。“理解万岁”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又何其艰难!这更需要家校合力,打开孩子的心扉!
——陈晔
徐勇医生的讲座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他对认知行为治疗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讲述让我收获颇丰,特别是讲座中提到的五因素模式,简单清晰、直观有效的同时,还能作为一个参考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学生的体验。正如徐医生所说,解决学生的问题不仅要理解共情学生,更要理解情绪背后想法和信念,找到维持和加重学生问题的主要因素。这些都为我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干春婷
年5月28日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徐勇老师带来的《返校后常见心理问题,如何用认知行为疗法处理——云端联合心理培训活动》。培训一开始,徐老师介绍了心理障碍产生的七个原理,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听了徐老师的报告,让我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背后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思考。
——杨丹燕
“神兽”返校后,老师同学们一起经历从网课回归教室的磨合,有的成长迅速,有的却是枯鱼涸辙。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徐勇老师的主题讲座,“返校后常见心理问题,如何用认知行为疗法处理?”。徐勇老师以专业视角,为我们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再结合实例给出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法,受益匪浅。
——钱佳萍
本次心理培训活动,提升了我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认识。许多发生在学生身上的问题,老师在应对和处理时常常考虑得不够深入,一些看起来是共性的问题,其实问题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的,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付出更多的细心与耐心,多换位站在学生立场,去看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多一份理解,与学生共情,才能为学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孙昱铖
——西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