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宗九嵕山下的修渠人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文学

书画

摄影

朗诵

音乐

︱第期︱

九嵕山下的修渠人

文/曹文宗

伟大的宝鸡峡工程,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后因各种原因而被迫停工,六九年八月正式复工。无论怎样变化,我们礼泉县始终承担着峡口修筑工程的光荣任务。随着工程的逐渐完善,礼泉县又成立了一支:宝鸡峡尾留工程突击队。我们这个宝鸡峡尾留工程突击队,是由礼泉县史德公社革命委员会在各大队抽调的先进工作者。日夜奋战在工地工程所需要的任何地方。个个年青力壮,人人精神饱满。是个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刚强队伍。有木工、铁工、电工和医疗工作者。因每人每月工资为:39.88元。所以,大家都自豪地称这支队伍为:三九八八部队。

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一日早晨,宝鸡峡工程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一一余成新。他来到了尾留工程驻地--林家村史德营。他要求指导员吴志岳和各位领导,给他推选一位既有技术又有本领又聪明伶俐的小伙。下渠进洞,在水中陪他查险情。于是,吴和各位领导立刻召开班排干部会议。通过大家提名推荐,一致举手表态,决定让我陪同余总进洞查险情。那么这个洞子是怎样来的呢?当时我也不知道,后来才晓得。它是余总根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海拔落差大等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渭河流域的最窄处,也就是宝鸡以西林家村西南的自然峡口。这个峡口南边的石山,是绵延几百里高低不平的秦岭山脉西边之末端。北边是固有的石山,望不可及。陇海铁路西去天水,就是在此山凿洞而过的。

一九五八年,政府动用民工。在峡口开挖清基,高筑坝面,截水入洞,洞也是一九五八年修建的。此洞的南边就是原始的涛涛渭河,北边高处近百米以上就是陇海铁路。这个人工开挖的石洞,是渭水穿河流,跨高山爬上渭北高原的首过必由之路。余总放心不下,生怕洞子有问题。于是,他决定在水中亲自进洞观察情况。

我又高兴又激动,心腾腾直跳个不停。我想:“既然大家看重我,相信我,我就一定能光荣地完成任务。”余总和我个子差不多一样高,也就一米六二左右。他的左脸上有一个豌豆大的黑痣,痣上长有几丝细长的弯黑毛,挺显眼的。花白的头发显得有些苍老,大概不到六十岁吧。他言语谨慎,不多说话。

十点整,他和我各穿一件连身雨衣。拉链一拉,滴水不进。我是先下大渠的,余总是由大家系好绳溜下来的,由我接管。我的右手立刻拉着余的右手,向前走。我在前,余在后,我的任务就是保护余总的安全。大渠中的流水足有一米四高,水流湍急,时时都有渭水冲入口中的可能。余总左手拿着手电,由北边流动的水面,慢慢的向上,照至上边的弧度中心。然后又由孤度的中点继续向下照到水面,周而复始。我问余总:“为什么不空洞观看呢?”余总笑着说:”空洞我已经查看几遍了,就是找不出毛病。只有通过放水,水的巨大压力对洞子构成威协,加之上边铁路上的火车来回振动。这样,洞内就有可能出现裂缝或坍塌现象。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所以,我必须水中查险,咱俩都细心观察,看有没有裂纹等变异现象。”哦!我明白了。我也曾换他几次,因为他究竟老了。

忽然,我看见了远方的光亮。余总说:“那光亮是渭水进洞的洞口,越接近洞口,亮度就越大,水的冲力也就越猛。”突然,污浊的渭河水涌入了我的口中。因泥沙污浊,我立刻吐出。随之我见景生情,想起了一位文友给我出的对联:“寂寞寒室空守寡。”要求部首要一致。我灵机一动:“波涛汹涌流泥沙。”妙,妙!就在这时,余总说:“停止前进,水流过急,必有危险,咱俩同时向左转。”我的左手紧握着余的右手,两人同时向前走三步。再向左转,我急忙用右手拉住余的右手。天啦!刚才我们是迎难而进。现在却是度的大转弯,顺流而走。凶猛无情的渭河水,如同铜墙铁臂扑背而来,真的是水火无情。我想起了吴的交待:“余总安全第一。”于是我就用尽全身的力量向后挺!保护余总安全,让他正常工作。就这样,我的身外有渭水,身内有汗水,步行艰难的保护余总完成了任务,走出了洞子。

洞口外面的两边渠岸上,各站了多名战友。他们紧绷着的面孔,瞬间变成了美丽的笑容。我接住了上边的吊绳,把余总系好。很快,我们两人都上来了。我们各自穿好自己的衣服,余总握着吴指导的手,掂了又掂。他笑着说:“这下我们就可以向党交心了:这是个稳固的洞子,放心的洞子。”他看着我,又对吴说:“这个小伙可以,行,能办事。”他又转过身来,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干得好!谢谢合作,谢谢合作。”我感动不已!“不用谢,不用谢。”

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曰,陕西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瑞山来宝鸡峡工地召开胜利大会:“热烈祝贺陕西省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通水成功大会现在开始……”各方代表都发言恭喜祝贺。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献上一个厚厚的大礼。郭明霞到会演出,掌声雷动。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战士,能够光荣地陪同余总工程师水中考察实况,很高兴。我把此行叫作:“九嵕山下的修渠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我把它写出来,也算是我给当年发动泾、三、高、乾、礼、永等十三县的修渠人,一个深深的纪念和大大的点赞!要不是他们:脚踩大地头顶天,披星戴月在加班,推拉挖凿努力干,渭水咋能爬上塬?五十年来,宝鸡峡沿边渠道的群众受益匪浅。大家有目共睹,心知肚明。真正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正确理论。同时也证明了:科学就是第一生产力。我特别感谢余总工程师,他既是一位科学设计者,又是一个细心的施工者。我不知道他健在还是他撒手人寰?如果他还健在,我祝他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如果他撒手人寰,我祝他身卧福地,永远安息。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宝鸡峡的这项伟大工程,继续为我国的农业做着黙黙地贡献。它将永远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作者简介

曹文宗,礼泉作协会员。史德镇三臣村曹家,现年73岁。擅长木工,曾在礼泉北山叱干,东庄,建陵等地做木工活,由九零年上山,九九年结束。喜欢听当地人讲故事,也写了许多东西。虽没有大作,仅是豆腐块。但认为很有意义。

本期编辑

编辑

赵晓萍审稿

张克俭

精彩链接分享转发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优秀文选

上划点击下文可随时分享

礼泉县委书记程文杰/御果之乡、多彩礼泉等您来

阎纲/怀念邹志安

醴泉地名探源//廉振孝

《渭滨禅思》诗十首/张俭成

洪建武/春日拾零(四)

高彦民/泾水——利甲关中之水

大寒村民/范超文学馆百日之喜侧记

赵志锋/公安拾零

王崇新/就地过年也新鲜

刘世贤/管麦客

一片佛心洒故土/赵晓萍

崔存文/娘做的绣花鞋

张克俭

礼泉四大景

董志振/母亲逸事

赵晓萍/“光盘行动”与叫花子

赵晓宁/昭陵六骏组诗

刘伟东/背着坨坨去旅游

董新义/寒衣节里寄哀思

邢宪鹏/连环画,永不退色的记忆

黄振涛/礼泉,您好!

王大平/土炕乾坤

王顺利/家乡老槐

刘钰/纪念邻居刘永练

赵晓萍/九嵕山下我的家

焦佳振/我的家乡,泔河沟

老董/九嵕山下果飘香

赵永敏/麦草垛

田冲/我的家乡西北村

石楠/灺馍

关中方言顺口溜

酒稃子//赵晓萍

母亲//杨生博

九嵕山不了情//胡艳

打工//杨宁

请娘吃碗羊肉泡馍//刘伟东

唐陵下菜园村庙会//洪建武

【壮美昭秦人诗歌//张刚

田野的守望者//壮美昭陵

陕西方言-聊砸咧陵

老槐树下//壮美昭陵

东庄水库//壮美昭陵

又见暮年的老师//陈美贤

表姐张淑玲//壮美昭陵

怀念奶妈//杨彩霞

母亲的四剂“药方”//王崇新

叱干古镇赋//安望

烟霞映昭陵//壮美昭陵

阎璞老师给学生李根昌和壮美昭陵平台的信

泔河潺潺//宁会丽

于唐王陵的回忆//王志成

祝福父亲//张进川

十三爷//洪建武

我为礼泉县旅游出点子:盛唐气象花海礼泉

童年趣事(顺口溜)//张西荣

父亲的绝活//王崇新

郑国渠情愫//刘博文

我跪拜在母亲挥镰的麦田

我那乡间别墅//王志成

三十年前割麦的童年

怀念恩师吕效祖老师//杨安康

昭陵沟口

杏儿黄了

昭陵赋

赵村街的上堡子

昭陵西岭,我的初中记忆

前寨印象

吃不够的油坨坨

裴寨送子娘娘庙会

老梁的豆腐脑

礼泉沿村娃眼中的沿村娃

我的四叔父抗日革命烈士—王生才

母亲的黑头巾

闲话《打炕坯》

故乡的槐花饭

礼泉的香格里拉

回望军旅——兵之初心

槐花飘香

打胡基

千年古镇—石鼓赵村

我的老师董信义

父亲的手

《壮美昭陵》礼泉烙面//阎瑞生

礼泉玉峰观//壮美昭陵

赵镇中学初七二届二班同学聚会

年的味道//壮美昭陵

壮美昭陵艺术平台年大拜年

周莹迎诰封

相约桃花情定终生

父亲//杨生博

清明思亲

我的列祖列宗们(上)

我的列祖列宗们(中)

我的列祖列宗们(下)

我的外公

往期精彩回放:

醴泉地名探源//廉振孝

南寺最后一个和尚//张彦文

铁罗村的铁疙瘩/张彦文

“梁澄清同志追思会"在家乡礼泉县樱桃园召开

闲话唐昭陵

廉振孝

三策九招献赵镇//廉振孝

千年石鼓赵村镇廉振孝

故乡的传奇//杨生博

两孔窑洞//陈永强

四支渠-壮美昭陵

又是故乡早春时//董志振

戊戌新年赋//安望

礼泉花开,壮美昭陵领你看

董志振 我的父亲我叫大

那年,邂逅红星永结缘

崔存文

洪建武

五八年,礼泉菜园沟那场水灾

赵镇后寨-我的家//周淑莹

大美礼泉旅游风光片

唐陵下,那片杏花林,我想你啦!

北望桃花陵

一个外乡人爱上了礼泉

爱上了礼泉女娃

陕西快书盛赞礼泉好旅游

人文礼泉风光

壮美昭陵 礼泉烙面

来来来,咥一碗烙面//刘沛

烙面

二月二,逛药王爷会

四月,陪你礼泉赏桃花

壮美昭陵大唐风礼泉风光田园梦

张克俭

礼泉四大景

金秋礼泉国庆中秋节我想回家

安望礼泉苹果赋

欣赏礼泉湾里村旅游

礼泉槐花飘香

尧都三宝——“甜梨瓜,大萝卜,鞭竿葱”

礼泉最优农特产在这里--礼泉味道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微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ly/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