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核心素养在朗读,所以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家一级播音员朴老师为中小学生提供经典课文的诵读,不仅填补了汉语教学的空白,也以其汉语发音的规范性,极大地展现了汉语之美。
对于“语文课本范读”的初衷,朴老师说:“目的是为了运用主持人的好声音、标准的普通话,共同打造中国优质有声读物品牌。”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横看庐山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从远近高低各种角度看过去,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无法看清庐山真正的面貌,只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中。注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缘:因为
此山:指庐山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