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一钢铁拖累宝钢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公司一直是宝钢集团在新疆地区钢材市场的重要桥头堡,占据着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市场,但随着西部地区钢铁产能的逐步释放,这一龙头地位正在面临挑战。甚至在7月18日工信部公布的今年首批钢铁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上,八一钢铁赫然在列。
占据宝钢集团六分之一产量的八一钢铁,却成为利润贡献最少的上市子公司,其产品利润空间值得反思。
百万吨产能关停
八一钢铁被要求淘汰的两座立方米高炉,涉及产能万吨,而宝钢集团董秘对此向媒体表示,这两座高炉早在今年1月已经关停。
据记者了解,目前八一钢铁年产能约在万吨,“淘汰两座早就关停的高炉对八一钢铁来说影响不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咨询八一钢铁董秘办公室,对方表示,“目前八一钢铁的钢铁项目主要在本部和新疆八钢南疆钢铁拜城有限公司,其中本部计划产能为0万吨,以长材、板材为主,南疆钢铁计划产能万吨,以建材为主。”
实际上,对八一钢铁来说,真正有影响的不是半年前关停的高炉,而是产能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八一钢铁年报数据显示,去年累计产钢万吨,完成年计划产钢万吨的86.63%;从产钢量看,即使不算南疆钢铁产能,去年八一钢铁的产能利用率也仅为77.1%。
今年,八一钢铁计划经营目标为产钢万吨,但加上今年投产的南疆钢铁,八一钢铁总产能达到吨,万吨的生产计划其产能利用率仅约70%。而从上半年产量来看,这一计划目标并不一定能完成。
兰格钢铁网分析师张琳告诉记者,“5月份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的粗钢产量是66万吨,前5个月累计粗钢产量万吨,按此测算,八一钢铁上半年产量大约在万吨。”若要完成年度计划,下半年要完成多万吨钢产量。
研究报告显示,虽然1月份南疆钢铁项目正式投产,但从以集团口径估算的产量数据来看,一季度产量仅环比增加0.88%,反映新项目投产初期产能尚未能有效释放。
八一钢铁也难以预测今年的实际出钢量,“南疆钢铁今年1月份刚刚投产,实际产量要根据市场情况来定。”上述八一钢铁董秘人员表示。
(来源:华夏时报)
2芜湖港受累西林钢铁
芜湖港昨日对外披露,西林钢铁因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淮矿物流”)提供代理采购业务而占用淮矿物流的2.1亿元资金,出现坏账风险。 淮矿物流为芜湖港全资子公司,目前也是斯迪尔电子交易平台(下称“斯迪尔”)的控股股东。从年起,淮
矿物流借助斯迪尔与西林钢铁展开合作,并将合作逐步延伸到代理采购业务。 这一案例是钢贸风险逐渐向线上转移的缩影。此前一段时间,由于钢铁市场不景气,各方寻求出路,钢铁电商被当成抢占市场的手段,项目蜂拥而上。 祸起西林钢铁 芜湖港表示,年,淮矿物流以“平台+基地”全流程在线金融供应链管理模式与西林钢铁展开业务合作。具体是,西林钢铁和阿城钢铁产成品通过斯迪尔平台实行线上销售,静态仓储和动态运输由淮矿物流进行监管。 年初,为进一步巩固西林专场拓展区域贸易,同时延伸供应链合作,淮矿物流与西林钢铁开展代理采购业务。 在业内人士眼里,所谓代理采购业务其实就是“托盘”。双方通行的流程是,钢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委托采购协议,钢企提出原料采购需求,物流公司打款给供应商采购原料,采购后供钢企生产使用,而生产出的产品则要发到物流公司指定仓库,并通过设立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物流公司则从销售收入中扣除采购付款及资金利息,余下的款给钢企。 “一旦钢价下跌,生产出成品钢材后的销售收入不足以弥补原料采购及资金成本,钢企很容易亏损甚至违约。”提及“托盘”,有钢铁行业资深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双方的合作即遭考验。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报道,6月30日,西林钢铁因拖欠员工数月的工资,引发后者集体讨债。另根据本报记者掌握的数据,该公司年底的负债总额接近亿元,资产负债率为99.78%,到今年一季度负债总额有所下降,约为个亿。 “6月份以前,西林钢铁整体生产和销售未出现异常,代理采购业务和电商业务合作运行状况良好。”芜湖港称。 根据芜湖港的公告,今年一季度以来,随着钢材市场长期萎靡,钢铁企业的效益大幅下滑,负债大幅上升,西林钢铁也同样受到巨大影响,“西林钢铁在斯迪尔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交易量出现波动、下滑。西林钢铁因淮矿物流提供代理采购业务而占用淮矿物流的2.1亿元资金(共计三个未执行完毕的《购销合同》,最迟一次合作于9月27日到期)出现坏账风险。”芜湖港在公告中称。 目前,淮矿物流已对西林钢铁进行现场调研核实具体情况,并对西林钢铁占用淮矿物流的资金采取了风险防范措施。其中,从6月份起,西林钢铁采取货权转移、成品存货处置、固定资产抵押等措施,确保其占用淮矿物流的资金不会出现坏账风险。此外,从6月末起,斯迪尔电子商务平台也暂时关闭了西林钢铁的交易端口,待其生产、销售恢复时再予开通。 7月23日,本报记者再次打开斯迪尔电子交易平台,西林专场仍处于关闭状态。 斯迪尔执行总裁王杰曾告诉本报记者,斯迪尔与西钢集团的合作并没有停止,“我们跟西钢的合作一直很好,没有误解,只是因为西钢最近自己的销售停止了,为了不让客户误解,我们把销售端暂停了”。 芜湖港在公告中表示,目前,西林钢铁的生产正在逐步恢复,在淮矿物流与西林钢铁业务合作的2.1亿元资金占用保障措施的基础上,淮矿物流的风险可控。 电商风险 “一旦钢价下跌,生产出成品钢材后的销售收入不足以弥补原料采购及资金成本,钢企很容易亏损甚至违约。”有钢铁行业资深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表示。 在钢铁行业逐步陷入困顿之际,钢铁电商应运而生,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研,目前全国涉及钢铁的各类电子交易平台已增至余家,在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总数中占比25%左右。包括宝钢集团、沙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鞍钢集团等大型钢企也都陆续搭建起自己的电商平台。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钢铁领域的电商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以资讯起家的第三方平台,第二类是依托大型钢企、成熟之后去背景化的平台,第三类则是原来做钢铁贸易、本身具备较为完备的线下加工配送系统,进而衍生出线上交易系统的平台。这三类电商目前均致力于向全流程型电商平台推进。 “现在大型钢企都是自己做电商,中小型钢企选择和其他平台合作,总体来看钢铁电子商务还处在摸索阶段。”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说。 据了解,钢厂搞电商最大的原因是市场供大于求,传统的代理制无法支撑足够的代理量,不得不寻求其他渠道来拓展销路。但电商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钢企的销路,但由于缺少了钢贸商的蓄水池功能,钢企自身的库存和资金压力也会加大。 邱跃成认为,钢铁企业以前用代理商提前支付的货款采购原料,按照与代理商约定的合同量组织生产就可以,但“现在代理商不足,钢铁企业要直接面对终端用户,没有了代理商的垫资,对钢企的资金要求更高,销售难度也会加大”。 这其中,钢铁企业的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将进一步提高。以今年1~5月数据为例,国内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期间费用总计亿元,同比增长29%;销售费用亿元,同比增长19%。但是同期重点钢企产量2.65亿吨,同比仅仅增长了3.0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