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百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下功夫,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明创建,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描绘出乡景美、乡风淳、乡村富的美好乡村新画卷。
塑造美丽乡村之“形”
乡村风貌是乡村振兴最明显直观的表现,也是脱贫攻坚完成后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抓手。把民族特色文化与乡村建设相融合,使乡村风貌与当地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相得益彰,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特色村庄,让乡村美起来。
田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美了乡村乐了百姓
美丽的田阳村庄
田阳区积极开展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规划编制,开展“一屯一设计”“一户一方案”工作,将文旅、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的规划内容进行整合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打造壮族特色建筑风貌。
田阳村庄
田阳区完善乡镇垃圾中转节点,高标准配备保洁清运设备,实现“区有场、镇有站、村有点、屯有箱、户有桶”的目标。同时引进外包公司对全区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处理,实行市场化管理,采取“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清运模式,垃圾清运实行定点收集、定时运输,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并且引进华润环保工程(百色)有限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田阳完善乡镇垃圾中转节点
田阳区完成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个,设施完善型村庄建设21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6个,正在规划设计设施完善型村庄35个,着力打造“两高两线一点”的乡村风貌示范带,村容村貌提升明显。在“三清三拆”工作中,按照“乡镇+后盾单位+后援单位+村两委+屯级理事会”的配备标准,强力联动开展完成工作。乐业:全达村打造“风车花海”
助推乡村振兴
近日,在乐业县逻沙乡全达村风电场,漫山的格桑花争相绽放,构成一派和谐自然的生态美景。远远望去,山顶无数的“风车”映入眼帘,巨大的风电叶片随风缓缓转动,山坡草甸上,一丛丛、一束束的格桑花与蓝天交相辉映,宛如仙境。
漫山的格桑花争相绽放
逻沙乡全达村正在实施“风车花海”项目,利用植物对平台、边坡进行绿化,能最大化的降低生态破坏,缩短恢复周期,该项目建成后下一步将扩展道路,增设观景台观光栈道等旅游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塑造美丽乡村之“形”。
风车花海
全达村党支部书记滕德交:我们全达村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们村设了十来个公益性岗位,通过其他渠道购买了斤的花种,在全达风力发电项目里面我们计划打造全达的风车花海,所以现在我们目前种了亩左右,欢迎来到我们全达村观赏风车花海的漂亮美景。
充盈乡村产业之“实”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基础。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让农民富起来。
右江区:搭好产业桥连起振兴路
村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右江区永乐镇平塘村村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迈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步伐,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之路。
平塘村连片种植水果玉米
右江区永乐镇平塘村,一片片的玉米地,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玉米。他们将玉米从田里采割下来装进袋子里,然后统一运到村部,最后配送到客户手上。“我家目前种有7亩水果玉米,年收入有1.5万元左右。”平塘村上惠屯村民黄秀绿笑着向记者地介绍,年,他们家开始种植水果玉米,经过两年的试种,目前的收益相当可观。下一步,他们还将扩大种植规模,把村里面闲置的田地租来种植水果玉米。
平塘村上惠屯村民黄秀绿正在护理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产业,是平塘村在产业发展上的一个探索。“新培育的玉米品种可以像水果一样鲜食,口感鲜嫩、清脆爽口、味甜汁多,深受消费者认可;另一方面是种植周期短,产量也比较高,收益显著。”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江学介绍,下一步,平塘村将扩大水果玉米的种植面积,让现有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
平塘村的水果玉米凌云:小小桑叶让群众生活
越来越“甜蜜”
干净整洁的加西村
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是典型的大石山区,村民主要的农作物是种植玉米,靠天吃饭。为了让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凌云县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加大扶持力度,在玉米地和石缝里种上桑树,发展桑蚕产业,让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
桑农将一袋袋桑叶搬运上车
“靠山吃山”是凌云县群众的生存之道,多年来,凌云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鼓励群众大力发展茶叶、油茶、桑蚕和乌鸡、黄金冠鸡这“三张叶子两只鸡”特色产业。据凌云县桑蚕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凌云县桑园总面积达8.1万亩,覆盖全县80个村,预计今年产值达3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群众的收入比去年大幅度增长。
村民给蚕虫喂食桑叶
目前,下甲镇加西村有种桑园多亩,年全村养蚕收入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多元。
德保:农业产业规模化
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要解决农业产业低小散的状态,首先必须改变农业传统种植方式。“十三五”以来,德保县那甲镇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力度,不断促进有限资源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流转,整合分散耕地,实现连片规模经营,做强做大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
生态柑橘示范区
“我们那甲的桑蚕、脐橙、烤烟、辣椒、中草药以及黑山羊和肉牛的养殖产业遍地开花,9个贫困村的三加一产业全覆盖,贫困户的产业覆盖率百分之百,广大乡亲也从产业兴旺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收益。”谈起几年来的变化,那甲镇党委主要领导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群众在生态柑橘产业示范园收获柑橘
和那甲镇大章村一样,龙光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全国龙头果业公司——陕西海升集团,带动全乡4个村集体与户贫困户共同发展柑橘产业,建成亩的柑橘产业园。“年示范区全园投产,借助晚熟品种上市时间的优势,产值创收万元,年园区预计产量吨,按照预估市场价值,能够为基地带来万元收入”德保县超越农业——海升现代化柑橘种植示范园经理陈玉辉介绍。
铸牢乡村文明之“魂”
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让乡村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并充盈时代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让村民的精神面貌和乡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平果:多彩墙绘谱写
美丽乡村幸福曲
平果市果化镇布亮屯美丽村庄
在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工作中,平果市通过打造乡村风貌示范带、墙绘幸福乡村等服务项目,给乡村送去一幅幅“一村一主题”文化墙,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墙绘幸福乡村
年,平果市果化镇布亮屯被列入“两高”沿线镇容村貌示范点进行建设。该镇全域覆盖大力开展“三清三拆”、立面改造、坡屋顶建设、墙绘幸福乡村等建设工作,全面完成风貌改造近60户。
墙绘幸福乡村
如今的布亮屯,一条条硬化乡间小路串联起一栋栋民居,闲置空地被改造成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房屋外墙变成“美丽风景墙”,村口乘凉处、小广场、乡村小路干净整洁、景情相融……
西林:文明新风吹拂乡村
近年来,西林县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结合“三下乡”活动,培育农村文化队伍,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开展星级文明户、脱贫光荣户、“幸福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以及“送图书到乡村”、“送电影到乡村”等活动,制作下发《移风易俗倡议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广泛开展乡风评议等,让文明新风吹拂在乡间村里,滋润百姓生活,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山歌美酒迎宾客西林县西平乡木顶村,几年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平方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社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书画室、图书室等文体活动场所,该村利用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书画、民乐、歌舞、戏剧等活动,还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挖掘文化带头人,申请建设“娅王乳泉”“娅王塔”等项目,传承了本土“娅王”文化特色,西林县还积极打造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唱娅王》,该精品节目于年3月在首都北京隆重上演。西林县西平乡木顶村壮族娅王文化——接娅王
木顶村以党建为引领,抓生态宜居、抓产业兴旺、抓乡风文明、抓村民自治,特别在弘扬文明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木顶经验”,探索出一条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之路。木顶村、年连续两年在百色市“争创五旗”活动中获得“乡村文明红旗村”和“生态宜居红旗村”两面旗,同时,木顶村还是自治区“山歌书画村”、“自治区绿色村屯”,具有文艺之村之美誉。木顶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传承着乡风文明的精髓,诠释着乡风文明的新时代内涵,勾勒乡风文明的新时代画卷!众力并则万钧举
人心齐则泰山移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丽画卷
正在百色徐徐展开
来源:千姿百色
前期回顾:
百色起义纪念馆:弘扬起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离开空调房就是远方?广西的这几处地方凉爽到不可思议
父亲节在星河水上乐园,共享亲子美好时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