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企业,指的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它们,是在漫漫的时光堆积中,冲破历史的转折和颠簸,以其精湛的工艺、上乘的质量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者,成为消费者心中某一行业的“金字招牌”。它们,曾经见证了一座城的种种过往。每一个老字号品牌背后,都有着说不尽的传奇故事;每一家老字号店铺里面,都承载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走进店铺,听着掌事者娓娓道出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说,仿佛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悠久的魅力。
传奇老字号悠悠岁月,老字号企业多半经历过迁址、改制,员工一代代更迭,工艺一代代更新。虽如星星之火,但却能照亮整个历史长河。这其中的故事,几个晚上都道不清。
常州梳篦登上国际舞台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溯源于明代天启年间(公元年)创立的真老卜恒顺梳篦店,现位于篦箕巷28号。企业著名产品篦箕和木梳采用黄杨木、檀香、石楠、毛竹、牛骨等优质天然材料,经多种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常州梳篦曾被清廷选作贡品,故享有“宫梳名篦”之美誉,是常州地区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产品。
卜宗俊,真老卜恒顺梳篦店突出的继承者。他既有秀才的功名,又精通梳篦生产经营之道。卜宗俊的独到眼光,不仅在于保证产品质量,更在于确立了要为国家争光,为地方争荣,为行业争气的目标。
年,清廷下谕批准,拨白银70万两作为会务经费,在江宁(现南京)举办中国第一次南洋劝业会。卜宗俊先后从武进县、常州府打听展览会如何举办,如何参展、如何评选,并积极申请参加。参展时,他带上了最有信心的黄杨木梳和象牙梁篦箕,结果在展会上一举成功,荣获年南洋劝业会农工商部颁发的金质奖。常州梳篦就此打响了名号,开启了此后在各类展会上的辉煌历史。
由于积累了国内参展经验,年美利坚合众国巴拿马国际和平展览会上常州梳篦又得到了银奖,从此该店在国内外声誉大振,走出国门,登上国际舞台。
声名大躁后,为保护品牌,卜宗俊立马意识到,必须注册商标,之后“白象牌”诞生,并沿用至今。白象表明产品的珍贵,象背上的万年青则表示吉祥如意,百年长青。
“仙鹤”的响亮回击江苏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前身为常州酱品厂,原“国内贸易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它创世于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仙鹤牌酱油”采用优良的大豆、面粉,经蒸熟、自然酶变、天然露晒发酵而成,其色泽鲜艳,酱香浓郁,口感醇厚,是百姓做菜调味喜爱的上等佳品。年,江苏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迁至新北区,目前仙鹤牌酱油由单一品种增加至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并增加了花色酱和食糖的分装。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外国货倾销到中国,除了洋布、洋机器等,酱油、味之素等在内的调味品也在出现在中国市场。当时中国人群情激奋,在全国一片高涨的爱国热潮中,仙鹤酱油的老板及时在当地报刊上刊登了广告“舶来品,出东瀛,抵日货,众一心”,号召国人用国货抵日货,不仅成功地推出了仙鹤酱油,也反映了民族工业面对外来的经济侵略,毫不示弱,为保卫民族品牌而作出响亮回击。
“瑞和泰”合取名字之义常州瑞和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副食品的百年老店,在常州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拥有一家大型食品零售商场和22家连锁门店。面对超市、卖场的竞争,瑞和泰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主营名烟名酒、名品茶叶、百货用品、高档营养品、特色南北货山珍、名特优农产品、本地土特产等一系列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特色副食品。
相传清光绪年间,在常州府城郊,有一位李泰,为人诚恳厚道,终日挑担行商走街串巷,赚得的银两悉数养家奉母,是方圆百里公认的孝子。由于他为人勤勉,价格公道,童叟无欺,所以挑担生意愈见兴旺。
有一年冬至,李泰早早收摊,准备回家过节。当他走到城东时,天上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他暂避于一户人家的屋檐下,没想到却听到屋内传来了争吵声。原来,这户人家因家道中落、日见窘迫,夫妻两人产生争执。李泰闻听原委后,热情地邀请男主人王瑞一起合伙行商。从此,他们挑担走南闯北,几番寒暑,竟也存到了一笔本钱。年初,两人瞅准时机,改行商为坐商,从市郊来到城南脚的西瀛里和千果巷交界的路口,租借了一间两开门面的旧屋,开办了一家门前店门后坊的茶食店,兼营南北货土特产。而开店先要起名,经李泰提议——合取两人之名,就叫“瑞和泰”。
盘点老字号常州共有老字号企业22家,其中,中华老字号企业5家。这些老字号企业主要分布在餐饮、零售、手工艺等行业,大多创立于晚清和民国时期。
江苏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常州瑞和泰食品有限公司、常州新世纪商城、常州市义隆素菜馆有限公司、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被响当当地冠上“中华老字号”。其余老字号企业有:江苏双桂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常州府前楼餐饮有限公司、常州茶叶有限公司、常州市玉蝶特产食品厂、常州市西林康王食品厂、金坛丰登酒业有限公司、常州市迎桂餐饮有限公司、常州新博龙泉酒业有限公司、常州市三鲜美食城、常州银丝面馆有限公司、常州麻糕店有限公司、常州马复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常州市德泰恒餐饮有限公司、钟楼区五星孙燕云艺术创作中心、常州蔡氏天香斋梨膏糖厂、常州市钟楼区璟昌印社、金坛市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开一天酒家。
中华老字号的认定条件为,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品牌创立于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良好信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国内资本及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近,我市21家老字号企业(除新世纪商城外),参与了“江苏老字号”的评选工作。江苏老字号的认定条件,除第二条为“品牌创立达50年(含)以上”,其余与中华老字号的标准如出一辙。
常州的老字号企业可以分为五大类型:一是如瑞和泰、双桂坊美食街等快速发展的老字号企业;二是如老天泰茶叶、西林康王芝麻糖等稳步发展的老字号企业;三是如银丝面馆、迎桂馒头店、仙鹤酱油等长久不衰的老字号企业;四是如常州梳篦、马复兴面馆等历经困境重又壮大的老字号企业;五是如天香斋梨膏糖、龙泉印泥等生存艰难的老字号企业。
此外,还有像童宁远国药店、老丰裕药店、四喜汤团店、绿杨饭店、长兴楼回教馆、兴隆园菜馆、鼎恒元酒酱店等,这些都曾经是常州人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如今由于种种原因已经无迹可寻,只能留在老常州人的记忆中。
问诊老字号随着经济特点的转变,老字号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如“瑞和泰”目前已拥有南大街店、广化店等25家连锁门店;双桂坊美食街被常州市政府列为全市服务业十大重点项目。但是还有部分老字号企业,诸如天香斋梨膏糖、龙泉印泥等,由于传统技艺的局限性以及市场的萎缩等,正陷入发展的颓势。
璟昌印社产的龙泉印泥虽是“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之一,但是印社的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其中,市场需求量小成了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做的是书画家专用印泥,市场需求量不大,而且几乎都是手工制作,跟机器化运作相比,制作周期长,产量跟不上。加上龙泉印泥用料好、质好,导致成本高,利润低。”璟昌印社负责人缪先生说。“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传统手工技艺”,这让龙泉印泥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此外,常州的旅游产业有待发展、流动人口少导致这些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老字号企业宣传保护不足,传统优势不复存在,企业内部管理创新能力较差,都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针对不同老字号企业现状,也需因材施教。如对优势明显、发展较好的老字号企业,可采取优化政策,给予展会宣传、市场开拓、资本运作、运用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支持;对知名度较高,但经营存在困难的老字号企业采取扶持政策,给予人才补贴、租金补贴和贷款贴息;对经营困难或面临停业转向的老字号企业采取挽救政策,给予提升改造补贴、技艺传承补贴;对由于技艺失传等原因濒临灭绝但深具文化内涵的老字号企业采取保存政策,给予品牌创建奖励、老字号保护奖励和定点接待补助等。
新生·老字号传承,从自己育种的红皮圆萝卜开始作为口口相传的本地特产,萝卜干在常州人民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最正宗的“常州萝卜干”,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一个家庭作坊里。凭着族内代代相传的独门手艺及不断改进的工艺,发展至今天,就是如今的常州市玉蝶特产食品厂。目前,该厂牢牢占据着95%以上的市场份额。它的前身,也就是很多老常州熟悉的北港食品厂。
陈雪波是常州市玉蝶特产食品厂的第五代传人。还在读大学时,陈雪波完全没有想过以后的生活会跟萝卜干沾上边。但是一代一代传承的责任,让他这个大学生和腌萝卜干打起了交道。
在陈雪波的印象里,厂里的确有过撑不下去的时候。21世纪90年代,常州萝卜干大受欢迎,不仅在本地市场抢手,甚至销往全国各地及国外。“那时候,看到萝卜干销路好,跟风的就多了,少说有一两百家小作坊同时在生产萝卜干。”陈雪波说,“这些小作坊,往往不注重生产卫生,没有质量认证,原料甚至以普通白萝卜代替,但就是售价低。许多超市为了降低成本只拿价格低的,我们的货根本卖不出去。”
这样的窘境维持了六七年。那期间,厂里似乎陷入了绝境。“第一年的货囤着卖不出,到了第二年就只能扔掉,所有的成本都赔进去了。利润年年下降,工资根本发不出,还背着一大堆债务。”陈雪波深深地记得最困难的那段时间。不过,厂里始终坚守着老字号的质量保证,“不能砸了常州萝卜干这块牌子。”陈雪波说。
机遇总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年起,国家对食品安全重视起来,“QS认证”也开始覆盖食品领域,超市卖场开展食品检测,小作坊的三无产品无处遁形。所以从年开始,厂里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依旧坚持选用自己育种的红皮圆萝卜,坚守质量把控。质量下降了,那才是最大的损失。”陈雪波说。
复兴,从寻找散落各处的原班名厨开始常州马复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前身是马复兴面馆,由马珊宝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说起马复兴,绝对是常州传统点心界的翘楚,其面食也是另一绝。民间曾经流传的一句民谣“马复兴吃点心,大光明看电影,人民公园谈爱情”正说明了马复兴在老百姓心中不可逾越的地位。不少常州人对马复兴有着特殊的情结,如果说马复兴面馆是标准的老字号,没有人会质疑。
在南大街的改造过程中,马复兴这个很多人固定会去吃点心的的地方,曾经在我市消失过五年。不少街坊到处打听,“马复兴拆了之后,搬到哪去啦?”“常州马复兴还开吗?”记忆中的情节不断浮现,不少人颇感惋惜。
年,常州马复兴餐饮管理公司决定重振这块老牌子,还常州市民一份经典、一份情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散落各处的马复兴原班名厨。失联长达五年,怎么找是个难题,从老店周遭的街坊那里打听成了一大消息渠道。“我以前每天都去马复兴吃饭,认识那里的师父的,我帮你问问看”,“这个师傅啊,住得近的,就在……”大家似乎都把强烈的期许放在了“再现辉煌”上,找回老员工一下成了好多人的事情。
渐渐地,一个两个回来了,从他们的手机通讯录里,找回了更多当年的师姐师弟。实在找不到联系方式的,就只能凭着当年的线索逐个走访,这一找,竟也找了好多年。
年8月29日,马复兴重新开张。这天,不少上了年纪的老员工不知道哪里得来的消息,竟都自发的来到这个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马复兴餐饮管理公司负责人毛年红说,“有些员工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凭着一种情怀,一些热枕,都自愿回店里来当顾问。这让我们感动至深。我们将这些老师傅找回来的原因,也正是要让传统的手艺和马复兴的正宗口味继续传承下去。”
来源:常州晚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