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川留胜迹,灵气育英才!福州高新区的一方旖旎水土,孕育着旗山文脉,展示着历史悠远的水文。钟灵毓秀的旗山,自古英才辈出,细数历代名人志士,有宋代六君子之一的杨宏中、抗金志士林之奇,还有明代太守林春泽、清武状元宋鸿图等,在现代,“旗山出院士”更加广为人知,出了两对“父女院士”——唐仲璋、唐崇惕及庄巧生、庄文颖。
▲水西林氏宗祠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旗山党建示范带建设,推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五都双院士文化品牌,打造“院士之乡”,近日,受高新区党工委黄建雄书记、管委会魏邦仲主任委托,区党工委熊国华委员带领南屿镇、区党群工作部、五都村等相关负责人,满怀着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专程前往北京拜访庄巧生、庄文颖两位院士,并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这是五都村吧,变化太大了!当年的小山村,如今真的变成‘富美乡村’了。”当看到视频里故土新貌时,我国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今年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激动地红了眼眶。
▲鸟瞰五都村
在座谈交流中,老院士回顾了自己的一生:青年时代放弃物质享受和安定的生活机会,把最美的青春投身于一条充满艰险、前途未卜的奋斗之路;年迈之际依然竭尽所能地为科研事业发光发热,醉心于培育优良小麦品种,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
▲两位院士观看五都村宣传视频
庄巧生院士传记中有一番话,云淡风轻也震撼人心:“简而言之,我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育成十来个优良冬小麦品种,并在生产上应用;二是编写了几本与小麦或育种有关的专著,为国家农业科技事业留下些许历史记录。仅此而已,微不足道。”人们敬仰老一辈科学家,不仅是因为他们在科研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更因为他们以筚路蓝缕的强大力量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鼓舞后辈奋勇向前!
大家听完两位院士的讲述,被其求真务实、开拓奋进、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所打动,并表示非常期待庄巧生、庄文颖院士及其团队来高新区考察指导,当前,高新区正积极发挥其引进高端人才、促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优势,力求不断加强与院士及团队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当听到高新区将以两位院士的故事作为励志教材,建设双院士文化馆,打响五都双院士文化品牌,弘扬院士精神后,两位院士非常感动,表示有机会将回老家、回高新区看看。
▲双院士旧居
据悉,双院士老宅为土木结构,由前厅及两侧廊房构成,因年久失修,部分夯土墙损坏,木梁架朽蚀开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复工程一期对老宅的主体结构进行了修缮,全部的修复工程将于年底完工。届时,“父女双院士”老宅将成为福州高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五都村启动双院士旧宅修缮、图书室打造等文化建设项目,既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也培育文化旅游新亮点。
这仅仅是“富美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小小变化,目前,高新区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助水西林、五都村等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以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精品旅游示范点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将南屿打造成“红色”“古色”“绿色”三色交辉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重现旗山人文蔚起、英才济济的盛世新景。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宗旨,牢牢把握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化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科研合作,逐步推动规划建设校、产、城、人深度融合的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
目前,福州高新区已聚集各类研发机构家,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博士后工作站10个,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40个、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70余个。
福州高新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落实九大专项行动、打响五大国际品牌,积极借力高校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党建联盟阵地作用,为加快“宜学宜业宜居宜游”一流大学城和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上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周年献礼。
院士简介
庄巧生
庄巧生是我国著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毕生从事小麦育种与遗传研究,主持育成10多个冬小麦优良品种,是国内较早倡导使用三交和复合杂交的少数育种学家之一,参加主编《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和《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等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和繁荣作物科学作出重要贡献。
庄文颖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庄巧生的女儿庄文颖成为一名著名的真菌学家。从山西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后,庄文颖于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真菌多样性及子囊菌系统学方面的研究,推动着我国真菌学科的发展。年,庄文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采编:陈天然
审核:汪炜娜
监制:洪见文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