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又假阳性别忘记这2个易忽视的原因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60xh.com/202001/02/55181.html
                            

原创杨欣医学界呼吸频道收录于合集#呼吸用药93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排除干扰G试验的因素方可提高诊断真菌感染的准确率!

β-(1,3)葡聚糖(BG)存在于真菌细胞壁,念珠菌、曲霉菌感染者的BG数值可升高。BG数值超过60pg/mL定义为阳性结果,临床常通过测定血清BG数值(简称G试验)以评估患者感染真菌的可能。

尽管G试验被广泛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但其特异性低,多种因素可干扰G试验数值。当患者使用白蛋白、磺胺、多糖类抗肿瘤等药物,或者有血液透析、外科手术、检验标本接触纱布等均可导致G试验假阳性[1]。RacilZ的研究表明G试验特异性为19.77%,阳性预测值为10.39%[2]。

因此,排除干扰G试验的因素方可提高诊断真菌感染的准确率。有趣的是,部分抗菌药物以及特定的细菌性血流感染(BSI)同样可致G试验假阳性。您是否了解呢?一起来看看吧!

影响因素一:部分抗菌药物

市场在售的抗菌药物多产自真菌发酵,部分抗菌药物生产加工时可混入纤维素等杂质,从而造成药物污染。当患者使用被纤维素污染的抗菌药物时,可出现血清BG假阳性。

国外有2项测定常用抗菌药物中BG含量的研究,具体如下。

MartyFM团队[3]为测试美国44种在售抗菌药物的BG含量,将上述药物按药品说明书进行稀释、溶解,得到重组瓶浓度(RVC);按照比盲法逐一监测。该试验发现粘菌素、厄他培南、头孢唑啉、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氨苄西林舒巴坦7种抗菌药物在RVC时检出BG。研究者将BG阳性的7种药物进一步稀释至药物输注浓度(DIC),发现粘菌素、厄他培南、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在浓度大于80pg/ml时可检测到BG。

LissB团队[4]将市场在售的30种抗细菌药物纳入研究,并测定其BG含量。试验表明,19种抗细菌药物BG含量较高,分别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多粘菌素、达托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氟氯西林、亚胺培南、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利福平。

此外,临床医生在实际诊疗时也曾发现部分抗菌药物导致G试验假阳性;现列举2个案例。

案例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

Mennink-KerstenMA团队从6名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患者中获得10份血液样本,其中有9份标本检测出高BG数值(pg/mL,BG临界值为60pg/ml)。此外,该研究将未使用抗菌药物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BG数值为8..8pg/mL(P=0.)。

案例2—青霉素G[6]

ItoS发现一位使用青霉素G(万u/d)治疗肺炎链球菌骨髓炎的患者,其血清BG数值逐日升高,峰值为81pg/ml。ItoS为患者完善胸部、鼻旁CT等检查后排除患者真菌感染,且未曾发现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BG假阳性[7],故怀疑青霉素G导致患者G试验假阳性。由于患者停用青霉素G后14h,测得BG水平降至38pg/ml;且累计停用青霉素G1周,患者血清BG水平降至15.6pg/ml。

因此,对于使用青霉素、青霉素/酶抑制剂、部分头孢和碳青霉烯等抗菌药物的患者,当其血清G试验为阳性结果时,应考虑用药的干扰;不可轻率地诊断真菌感染。

影响因素二:细菌相关BSI(菌血症)

研究发现,部分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BSI患者的BG数值可升高,完善CT、微生物培养等检查后排除患者真菌感染,故认为菌血症同样是G试验假阳性原因之一。

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一研究纳入62例无真菌感染的受试者,共收集到58份血清[7],来自39名菌血症(革兰阴性杆菌或革兰阳性球菌)和19名健康人群。试验表明,22例革兰阴性杆菌BSI患者有13例BG假阳性(59%),分别是大肠杆菌8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未确定菌1例。17例革兰氏阳性球菌BSI组有3例G试验假阳性(18%),均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肺炎链球菌未出现BG假阳性。

?PickeringJW的研究纳入25例菌血症患者,其中15例革兰阳性球菌BSI患者中检出BG阳性11例(73%),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缓和链球菌1例,粪肠球菌1例。10例革兰阴性杆菌BSI患者中检出BG阳性者3例(30%),含2例大肠杆菌、1例沙门菌[8]。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菌血症患者,当其G试验为阳性时,临床应考虑假阳性的可能、需与真菌感染进行甄别。

众所周知,青霉素、头孢等β内酰胺抗菌药物,其表观分布容积(Vd)小、血药浓度高,是临床治疗菌血症的一线用药。因此,菌血症患者血清BG假阳性的原因除特定细菌感染之外,与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使用息息相关。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补充了导致G试验假阳性的两项因素,即部分抗菌药物和菌血症所致的BG假阳性。临床医生掌握G试验假阳性的干扰因素,有助于提高G试验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减少真菌感染的误诊。

更多精彩病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0(11):-.

[2]RacilZ,KocmanovaI,LengerovaM,WeinbergerovaB,BuresovaL,ToskovaM,WinterovaJ,TimilsinaS,RodriguezI,MayerJ.Difficultiesinusing1,3-{beta}-D-glucanasthescreeningtestfortheearlydiagnosisof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npatientswithhaematologicalmalignancies--highfrequencyoffalse-positiveresultsandtheiranalysis.JMedMicrobiol.Sep;59(Pt9):-.

[3]MartyFM,LowryCM,LempitskiSJ,KubiakDW,FinkelmanMA,BadenLR.Reactivityof(1--3)-beta-d-glucanassaywi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linzx.com/xlxw/12150.html